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危害 > 病例丨患者只有呃逆症状,也可能是急性心梗 >
病例丨患者只有呃逆症状,也可能是急性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重症,多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相比之下,呃逆通常是良性和自限性的。病理性的顽固性呃逆或由其他疾病如AMI引起的呃逆偶有发生。近期,《美国急诊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报告了3则以呃逆为唯一症状的AMI案例。
病例1
患者,男,77岁,因顽固性呃逆2周就诊,自述2天前呃逆恶化加重,无胸闷、胸痛或呼吸困难,有2型糖尿病史。心电图显示前外侧壁导联持续性ST段抬高的QS型改变(图1)。肌钙蛋白I为ng/L(正常ng/L),肌酸激酶80U/L(正常范围24~U/L)。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血栓形成、完全闭塞(图2)。遂行冠状动脉成形术,用支架扩开病变处后呃逆消失。病例2
患者,男,64岁,因食欲不振、呃逆1天就诊,无胸闷、胸痛或呼吸急促,有2型糖尿病、急性多发性左脑梗死、右颈动脉严重狭窄和高血压史。肌钙蛋白I为ng/L,肌酸激酶U/L,C反应蛋白(CRP)11.08mg/dl(正常0.5mg/dl),白细胞/L(正常范围~/L)。心电图显示II、aVF导联病理性Q波,V1~V4导联R波递增不良,III、aVF导联T波倒置(图3),提示下壁和前壁陈旧性梗死,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收入重症监护室。入院后第3天行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90%狭窄,前降支远段80%狭窄,左回旋支中段80%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远段75%狭窄(图4)。置入支架后患者呃逆症状改善,第14天出院回家。病例3
患者,男,70岁,因顽固性呃逆2天就诊,无胸闷、胸痛或呼吸困难症状,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史。心电图显示前侧壁导联持续ST段抬高的QS型改变(图5)。肌钙蛋白I为ng/L,肌酸激酶U/L。因患者有严重的精神错乱,没有在急诊治疗,直接收入重症监护室。肌钙蛋白I在入院第1天达峰值,第3天行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99%狭窄,左回旋支90%狭窄(图6)。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左前降支近中段行支架置入,左旋支中段成功溶栓,TIMI血流达III级。术后第2天呃逆症状消失,第12天出院。讨论分析
以呃逆为唯一症状的AMI病例报告少见。在本期的3则病例中,患者主诉只有呃逆,没有其他提示AMI的症状。根据既往研究,呃逆很少与下壁AMI有关。虽然病例2有下壁陈旧性心梗,但这3则病例本次梗死的部位是前壁和前侧壁,而不是下壁。
呃逆反射弧由3个部分组成,即传入神经,包括膈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它们传递躯体和内脏感觉信号;中枢为中脑;传出神经为膈神经和副神经;效应器为膈肌纤维和肋间肌。
此前关于呃逆与AMI相关的机制认为,缺血组织释放的致病因子作用在呃逆反射弧上,或引起胸膜、心包和腹膜感觉分支的缺血性损伤,这些感觉神经分支也向膈神经发送信号。因此,心肌缺血也可刺激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兴奋。
对于那些容易出现AMI非典型表现的患者,如糖尿病、女性和老年人等,呃逆症状很容易被忽略。本期的3则病例有AMI的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等。糖尿病和高龄是已知可以诱发非典型AMI表现的因素。
总之,尽管呃逆是常见症状,且通常多为良性,但如果呃逆表现顽固,非自限性,则可能提示有严重的疾病,如AMI。当然,要求每位因呃逆就诊的患者都做全面检查是不现实的,但应注意那些有多种ACS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有可能出现AMI非典型表现的患者,避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作者:金正贤,博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来源
Chih-ChunKao,DavidHung-TsangYen,Yi-TzuLee.Hiccupsastheonlysymptom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eric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37).e1-.e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