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健康常识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73182.html

慢性病-糖尿病-1

(一)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二)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四)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慢性病-糖尿病-2

除了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也很重要。

患者平时测血糖只提供了一个时间点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反映平均的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代表患者过去8~12周平均血糖的水平,并且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可更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另外,患者三个月或半年可测一次肝肾功能,可以方便医生对于用药进行调整。

对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检查可以每年一次,例如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下肢动脉检查、尿蛋白检查等。对身体各个脏器的进行及时监测。

慢性病-糖尿病-3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简单来说有两方面。

第一是控制总热量。要知道全天需通过食物摄入多少热量。计算所需热量,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理想体重。可以教大家一个粗略的算法,用身高的厘米数减去。例如,一位身高厘米的男性,他的理想体重是-,即65公斤。其次,需要摄入多少热量,还要根据日常活动情况来计算。如果是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需要35千卡以上的热量;如果是坐办公室的上班族,每公斤体重需要30千卡的热量;如果是卧床不起的患者,每公斤体重需要25千卡左右的热量。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公式也不能机械套用。计算需要摄入的热量时还应适当增减,以满足其特殊的身体需求。

第二是饮食均衡。不能为了控制血糖,一点主食、一点碳水化合物都不吃,关键要把控摄入的量。误区:认为只吃蔬菜、水果就可以。大家要知道,只摄入蔬菜、水果,提供的能量远远不足身体日常所需。蛋白质也是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重要能量来源。长期摄入能量不足时,身体不仅会耗尽储存的糖,也会消耗蛋白质,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重在均衡,食物的种类可以多样化一些,长期以往,对身体更为有益。

慢性病-冠心病-4

1.情绪过分激动。包括喜、怒、哀、乐、惊、思、恐,这些情绪都可以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最终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血压升高等症状。

2.饱餐。吃的过饱,胃部扩张,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肌供血不足,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同时,胃部扩张又可以使胸腔和腹腔的分界——横膈抬高,压迫心脏,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冠心病的发作。

3.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和醋酸盐,可直接毒害心肌细胞,使其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如果持续大量饮酒,有些人将会发展为酒精性心肌病,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4.饮浓茶和咖啡。茶叶中含有2%—5%的咖啡因。过量的咖啡因可导致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起失眠,同时还可以引起心跳过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

5.吸烟。大量的尼古丁之类的有毒物质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

6.做突然发力的动作。用力解大便、搬桶装水、手提或肩扛重物等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血压骤然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此外,血压出现波动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会随之增加,容易脱落,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

7.剧烈运动。已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如果运动过于剧烈,会使心肌的血氧供求失去平衡,导致心肌缺血,诱导冠心病的发作。故冠心病患者康复活动应量力而行,以不觉得劳累为宜,切勿急于求成。

慢性病-冠心病-5

血管外科主要负责全身除心脏以外循环系统各处血管发生的疾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

1.脉搏弱。身体健康者可在腕部或脚面触及明显的动脉搏动,如果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动脉狭窄或堵塞,要及时就医。

2.有搏动性肿物。若用手触摸发现颈部、肢体或腹部有搏动性肿物,搏动频率与心跳相近,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瘤,必须及时就诊,以免破裂危及生命。

3.发现斑块。若体检时发现血管内有斑块,要及时就医,以免造成器官梗塞。

4.中风。若突然出现视物不清、上肢或下肢活动障碍、失语、口角歪斜等症状,可自行恢复,称为小中风,这往往是中风(脑梗)的前兆,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排查外颈动脉、椎动脉或脑血管病变。

5.静脉曲张、血栓。从外观上看,多表现为扭扭曲曲像蚯蚓一样的青筋突起,有时还会出现小腿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等。尽管不痛不痒,但会影响美观,还会给身体带来潜在危害,建议尽早到血管外科就诊。若超声检查时发现下肢有静脉血栓,也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以免血栓脱落,出现致命的肺栓塞。

6.间歇性跛行。如果肢体出现畏寒怕冷、麻木、活动后疼痛、间歇性跛行,预示可能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若不活动也出现明显疼痛,甚至影响夜间休息,则是病情加重的信号,患者一定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

7.肢体肿胀。尤其表现为“晨轻暮重”,或突发的肢体肿胀,这可能是静脉出现血栓了,需要及时就诊。

8.肢体、脚趾破溃。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出现肢体或脚趾破溃,且长时间无法愈合,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或糖尿病足的表现,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以免伤口扩大。

慢性病-高血压-6

■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茶和咖啡,同时排空膀胱。

■第一次就诊应测量双臂血压。

■快速充气,以恒定速率缓慢放气,每秒水银柱下降约2mmHg。

■重复测量应相隔2分钟。如两次测量的读数相差5mmHg,应测第三次。

体检常识-7

■如血常规、激素类、血沉、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激素类项目在一定时间内浓度会比较稳定,不受饮食的限制,比如检测早孕的血β-hCG。

■又如生长激素等。血沉、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等也是同样道理。

■血细胞的计数检查,短期内(1天以内)的营养摄入不会对血细胞数量造成影响。

体检常识-8

■人体的右手肱动脉来自头臂干分支,左手肱动脉来自左锁骨下动脉,按照“水龙头出水”理论,右臂测量血压一定会高于左臂。因此,权威的《诊断学》给出的标准推荐是测右手手臂血压。

■总体来说,左右手臂的血压差异并不大,任何一个健康人的两上肢血压都可能存在5~10毫米汞柱的差异;且即使不换手,同一侧上肢连续10次测下来,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选择左右臂更关键的是,为保持测量的稳定性:

1.建议测血压前30分钟内不喝浓茶、咖啡,不吸烟、饮酒,也避免憋尿;

2.测量之前静坐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

3.找准位置,避免气囊太紧或太松,这样得出来的血压数值,才更具临床价值。

体检常识-9

■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

血常规检测会用上下箭头来提示是否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简单来说,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是贫血;白细胞增高是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是细菌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可能显示病毒性感染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升高也比较常见,很多人是家性遗传,甘油三酯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等都会反映在甘油三酯升高,因此要引起警惕。

■转氨酶

肝功能检查里,人们   

2.咖啡。咖啡富含生物活性多酚(主要是绿原酸)、咖啡因以及大量的矿物质钾。咖啡中多酚物质的主要作用包括:降低血糖浓度、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组织中三酸甘油脂的分解。   

3.茶。茶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抗氧化剂。每天喝茶(任何一种茶)可以使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8%,心脏病相关风险降低10%。专家表示,喝茶最好不要加糖、甜味剂或奶油。

4.蘑菇。蘑菇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而且有助增加体内维生素D水平。蘑菇中的多种氨基酸和β葡聚糖(多糖)等物质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压降脂和调节免疫系统。经常吃蘑菇还可减少心脏病并发症,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5.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具有护心功效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分为海洋来源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来源的α亚麻酸。前者主要包括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等深海肥鱼。植物来源的欧米伽3脂肪酸主要包括绿叶蔬菜、核桃、菜籽油和大豆油、亚麻籽油等。

6.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补充维生素B12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风险。富含这种营养素的食物有瘦肉、发酵豆制品等。

营养小常识-13

第一类谷薯类,主要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及小部分膳食纤维。

第二类蔬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等),及水溶性的膳食纤维。

第三类大豆类,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第四类动物性食物,包括鱼、肉、蛋、奶,主要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能量。

第五类纯能量食物,包括烹调油、糖果、坚果,虽提供能量,但是其他的营养相对少一些。

营养小常识-14

1.喝热水。水温建议:65°以下;用量建议:1.5-1.7L(7-8杯一次性纸杯),多喝热水可以促进代谢,但是热水一定不要太热。因为65℃的热水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致癌物,有可能引发「食管癌」。

2.热水泡脚。水温建议:40°-45°以下;时间建议: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时间不宜过长,有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另外,有些人也不适宜泡脚,比如:静脉曲张、儿童、糖尿病患者。

3.热敷。水温建议:40°-50°左右;用量建议:15-20分钟左右,热敷可以促进代谢、放松肌肉但热敷也要分情况。痛经、落枕、关节炎、发烧以及慢性疼痛建议进行热敷。热水虽好,可不要贪杯哦!热水使用不当对身体也会有伤害。想要「热水养生」,不管是喝、泡还是敷都要适度~

营养小常识-15

1.秋冬季节寒气比较大,晨练不要太早。另外,运动前最好喝点水或牛奶,可以减少血液的黏稠度。切忌空腹运动。

2.多吃鲜果蔬,润肺生津护健康,饮食要适量,暴饮暴食伤胃肠,少吃辛辣物,不燥不火心安详。

3.适当添衣,早晚保暖,适当秋冻;多吃水果,远离生冷,防止秋燥。

4.秋季预防感冒:冷水洗脸热水洗脚,盐水漱口早晚杀菌,晨起室外锻炼身体,窗户打开通风换气;增减衣服不着急,以免伤风受凉气。

5.秋季进补正当季,最宜吃鱼营养高,鲫鱼熬汤益气健脾,带鱼香煎滋润皮肤,青鱼红烧祛风解烦,鲤鱼干烧消肿利尿,草鱼清蒸平肝补脑。

6.秋季萝卜赛人参,调理脾胃作用深,营养丰富促消化,风热感冒有良效,咳嗽多痰咽喉痛,辅助之功最为高,秋日常食百病消。

7.红色食物有助于减轻疲劳,并且有驱寒作用,预防癌症、增强记忆力、减轻疲劳和稳定情绪。如红枣,草莓、山楂、番茄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dwh/1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