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肌缺血,提高患者预后PMI二

心肌梗死的发生必然伴随着心肌损伤,如果置之不理,最终会导致心脏重塑、心力衰竭、猝死等恶性事件。因此,对于心梗后(PMI)患者,合理、规范的应用药物治疗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十分必要。《门诊》杂志特医院凌峰教授、医院冯新恒教授、医院周京敏教授共同探讨PMI患者二级预防中的注意事项,并分享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经验。

凌峰:缓释剂型β受体阻滞剂在PMI二级预防更为适合

心肌梗死发生之后,或多或少的心肌发生缺血坏死,而这部分坏死心肌是没有再生能力的。因此心肌的数量有所减少,心肌数量减少与梗死面积有关。坏死心肌在之后的发展中会被纤维细胞所代替,而纤维细胞没有收缩和舒张的能力,影响心脏的收缩、舒张能力和心脏的泵血能力,且纤维组织的重量是增加的。在此种状态下,心脏出现扩大,但并不能增加心脏的泵血、收缩、舒张等能力,久而久之逐步进展到心力衰竭。所以我们强调在心肌梗死后对患者规范化随访,进行二级预防,防止发生心力衰竭、猝死以及再次发生心梗。

PMI患者的二级预防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生活方式的管理,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合理膳食、调整情绪等;其次在随访过程中,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改善预后的药物(如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ACEI及他汀类等)和改善症状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利尿剂等);最后还应在定期随访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血液的生化检测、心电图、心脏超声,必要时冠状动脉造影等,结合患者症状,指导后续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在PMI二级预防中既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又能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防止猝死发生。其主要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降低心肌耗血耗氧,防止心肌重构以及恶性心律失常来改善症状与预后。临床中,对于无禁忌证的PMI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长期、足量应用,使用过程中应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症状、自我感觉等状态,逐步用至mg/d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建议选用血药浓度更为平稳的缓释制剂,因其血压和心率的波动相对较少,更适合二级预防。在二级预防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建议患者自行记录心率、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医院联动,医院医院规范化治疗的统一性和序贯性。

冯新恒:长期足量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β受体阻滞剂作用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如果梗死面积大,随后可以出现左心室重构,左心功能下降,出现收缩性心力衰竭;另外临近梗死的区域还存在心肌缺血,梗塞区和缺血区之间一些异常的电活动可以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仍有很高几率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猝死。因此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非常必要。

β受体阻滞剂是二级预防的基本药物,冠心病患者尤其陈旧性心梗(OMI)患者,在除外禁忌证的情况下必须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逐步达到mg/d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一般情况下,把患者静息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收缩压不低于mmHg的范围内,用至β受体阻滞剂的最大剂量,才能保证β受体阻滞剂发挥更好的作用。Herlitz等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例AMI患者,59%的患者处方美托洛尔,其中有34%的患者美托洛尔用量达mg,46%的患者用量达mg,20%的患者用量50mg或更低剂量,随访时间5年;结果显示,mg美托洛尔较50mg美托洛尔,可降低急性心梗患者5年内的死亡风险达44%(图1)。在逐步加量过程中,要注意对随访患者的心率、血压进行监测,并







































白癜风会传染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cs/11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