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饮食 > 间断饥饿处理可反复激活自噬溶酶体途径防 >
间断饥饿处理可反复激活自噬溶酶体途径防
自噬,作为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在饥饿条件下能被显著激活,是长时间饥饿时机体维持正常心功能的重要机制。作者对间断饥饿处理可通过转录酶活自噬-溶酶体途径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以成年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间断饥饿处理组小鼠给予24小时饥饿处理,非饥饿对照组小鼠正常喂食。6周后,两组小鼠均进食的第一天给予缺血自噬-溶酶体处理。研究显示,无论雌雄,间断饥饿处理组小鼠的心肌梗死灶明显小于对照组。然而这种保护作用在编码溶酶体相关蛋白2(LAMP2)杂合的小鼠中消失了,饥饿处理后的这种小鼠心肌中自噬流受损,表现为自噬体和自噬底物SQSTM1的堆积。LAMP2缺失的小鼠经间断处理后发生了进行性左心室扩张、收缩功能障碍和心肌肥大。心肌细胞自噬体的堆积及心肌保护功能的丧失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完整性,对于维持间断饥饿条件下心肌的自稳态和保护心肌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非常重要的。饥饿-再喂养可以转录诱导心肌自噬-溶酶体基因的下调,这与饥饿诱导的转录因子EB(TFEB)核转位一致。TFEB作为一种转录因子,是自噬-溶酶体的主要调控因子,再喂养可快速下调胞核TFEB水平。体外实验表明,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经反复饥饿处理可通过内源性TFEB减少缺氧/复氧引起的细胞死亡。综上,该研究表明,TFEB通过介导自噬-溶酶体途径的转录激活,参与了饥饿诱导的自噬在心肌-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