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医院 > 考虑患者过敏性哮喘及心肌缺血系由吲哚美辛 >
考虑患者过敏性哮喘及心肌缺血系由吲哚美辛
治疗4天后,患者病情渐平稳,脱机、拔出气管插管后转入心脏内科,8月20日出院
病例简介
抢救治疗 急转入重症监护室,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哌拉西林舒巴坦改为3 g,q8 h,静脉滴注多索茶碱(0.3 g,qd)、甲泼尼龙(40 mg,bid)及奥美拉唑(40 mg,qd),静脉泵入硝酸甘油15 μg/min,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 u,q12 h)
治疗 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2.5 g,bid)静脉滴注;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100 ml,qd)静脉滴注当晚,患者体温达38.6 ℃,予吲哚美辛栓50 mg直肠给药约20分钟后,患者自觉胸闷,随之出现气喘、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大汗淋漓血压180/100 mmhg,脉搏162次/分,呼吸45次/分,血氧饱和度0.70颜面、口唇、四肢末端发绀,神志不清心肌缺血的食疗方法,端坐呼吸,呼吸三凹征阳性,两肺满布哮鸣音,考虑为吲哚美辛诱发过敏性哮喘紧急给予患者吸氧,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 mg及多索茶碱0.3 g,并辅以补液治疗血气分析示ph 7.13,二氧化碳分压78 mmhg,氧分压41 mmhg,碱剩余-2.9 mmol/l,提示呼吸性酸中毒;12小时后复查心电图见广泛导联t波倒置,考虑存在急性心肌缺血
给予吲哚美辛退热治疗时,通常选择应用栓剂直肠给药较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且避免了口服制剂的胃肠道反应,同时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影响说明书中规定用法为50~100 mg直肠给药,1~2次/日,每日剂量不超过200 mg已有该药栓剂致过敏反应、哮喘并休克的报道
入院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根据本例患者诊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过程,笔者建议,对于存在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吲哚美辛体温在39℃以下的发热患者,可首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敷等物理方法对症治疗
既往史 体健,无哮喘、心脏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体温37.3 ℃,脉搏9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8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音,心、腹查体无异常
吲哚美辛为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该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抑制前列腺素(pg)特别是前列腺素e(pge)的合成,也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造成pg合成与生成失衡,使具有支气管平滑肌扩张作用的pge2和pgi2明显减少,而致具有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pgf2a的合成相对增多;花生四烯酸又可在脂氧合酶的催心肌缺血如何治疗化下生成具有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白三烯,导致哮喘发作,引起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另外,作为血管扩张剂的pge2和pgi2的减少可使血管收缩,致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重紊乱,支持支气管炎诊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9×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红蛋白124 g/l
患者男,43岁,因咳嗽咯痰、发热15天于2012年8月8日入院
本例患者入院时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提示患者存在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应用吲哚美辛后进一步加重了气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哮喘
诊断 过敏性哮喘,肺部感染,2型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急性缺氧性脑病,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讨论
现病史 15 天老年人心肌缺血食疗前,患者“感冒”后出现间断咳嗽、咯白痰、发热,体温最高37.5 ℃,无胸闷、气喘、胸痛、咳血,未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出院前心电图仍提示广泛导联t波倒置,但患者拒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院后随访1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无气喘发作
本例患者既往无支气管哮喘及药物过敏史,因发热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后约20 分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过敏性哮喘表现,12 小时后心电图检查示急性心肌缺血,经采用抗过敏、解痉平喘、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措施抢救治疗后,病情趋于平稳考虑患者过敏性哮喘及心肌缺血系由吲哚美辛栓引起
北京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