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连日来,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今年4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表明,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那么,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应该如何做好防护?

正确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

10月27日,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晓燕就如何正确洗手以及洗手中的误区给出提示:勤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方法,但是“勤”不是频繁洗手的意思,洗手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即在处理食物前,吃东西前,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接触电梯扶手、门把手等后洗手。

洗手应当遵循七步洗手法,即“内外夹攻大力丸”。

1、洗手掌(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然后相互揉搓。2、洗背侧指缝(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3、洗掌侧指缝(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4、洗指背(弓):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中进行揉搓,双手交换进行。5、洗拇指(大):一只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6、洗指尖(立):弯曲一手的手指关节,指尖合拢,然后放在另一手掌中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7、洗手腕(丸):揉搓手腕。

需要注意的是,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多种传染病发生风险会增加。近日,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陈敏提示市民,要继续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注意饮食卫生。

陈敏说,市民要主动了解和掌握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和预防措施,继续保持前期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同时,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等感染疾病风险比较高的人群,更要注意防护。要做到: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加强体育锻炼,及时增添衣物,提高免疫力。

他建议市民,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个口罩,一个使用,一个备用,口罩湿润或被污染后应及时更换。在外要佩戴好口罩,尤其是在进入人员流动性较大场所(如车站、机场)、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出就餐时,市民应首选通风条件较好,环境整洁的餐馆就餐。就餐前要洗手,就餐时应保持座位间距,提倡使用公筷。

冬季谨防心血管疾病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晓红

天气转冷,各种疾病“蠢蠢欲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晓红提醒市民: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寒冷导致人体血管收缩,更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意外。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由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较普通人往往更加严重,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预防。

记者

目前我市心血管疾病有什么特点?

刘晓红

每年的冬春季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现在我市气温持续走低,心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阶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急性心梗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上升非常快,而且已经从老年人逐渐向三四十岁的中青年蔓延。从年龄上来看,心肌梗死50岁至60岁发病最多,男性多于女性,气候突变时发病多。

还有一点非常遗憾,由于部分患者对急性心梗认识不足,发病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从而失去了生命。

记者

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心肌梗死?

刘晓红

在发生前有很多提示,最典型的症状是心绞痛,这种疼痛多位于前胸部及胸骨中下段,呈压迫样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多数半小时以内,与活动相关(劳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有的患者还伴有胸闷、气短、左上肢疼痛及咽喉部放射痛等症状。由于持续时间不长,有的患者重视度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成心梗。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患者的表现并不典型,会出现恶心、剑突下疼痛等症状。因此,出现上述不典型症状时,若排除了肺部及消化道疾病,医院就诊,做一个最简单的心电图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记者

一旦出现心肌梗死,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刘晓红

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就是发病后短短的数小时,时间就是生命,请大家记住四个“一定要做”。

1、停止活动:怀疑心梗发作,患者要立即停止活动,而且是任何活动。立即就地休息,避免外界干扰。

2、拨打:家属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在等待的过程中,观察变化,帮助医生了解情况。

3、保持呼吸通畅:停止活动后,要尽力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如果患者已经昏迷了,要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倾斜,及时清除嘴里和鼻子里的分泌物。

4、舒缓心情:紧张对抢救没有任何帮助,家属自己首先不要过分慌张,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要陪着患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记者

对于心血管疾病,市民有什么误区?

刘晓红

市民对心血管疾病前期的预防及规范治疗不重视,出现不适才治疗,病情稳定时不能坚持服药,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重视度不够。此外,市民的生活习惯不健康,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

如果前期不重视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那么疾病发展到后期就会出现心衰、心律失常、心梗等严重症状,此时治疗不仅费用高昂,且预后效果也不好。

记者

为什么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更重?

刘晓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有心血管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往往更加严重,死亡风险通常更高,感染者会发生急性心肌损伤、心肌炎、心律失常和静脉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记者

冬季应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刘晓红

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冬季注意保暖,控盐控油,合理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衡,少吃红肉,多吃鱼肉鸡肉、蔬果、坚果等;其次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第三要定期随访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坚持规范的专科治疗。

记者

对于预防新冠肺炎,您有哪些建议?

刘晓红

希望大家能从以下几点预防新冠肺炎。

1、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帽子和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注意消毒,避免聚集。室内保持空气清新。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自觉配合疫情防控的各项安全检查。4、加强体温监测,如遇发热患者并有呼吸道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5、对于心血管非急症的普通患者,尽量避免住院治疗,待疫情控制后择期入院治疗。6、对于明确诊断为新冠肺炎的患者,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急危重症,原则上应就地隔离,由院方组织心血管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来源:综合中国政府网、人民网微博、新疆网

克拉玛依日报记者张冰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ys/17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