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危害 > 猝死频发,AED救命神器你会用吗中 >
猝死频发,AED救命神器你会用吗中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徐阳晨
国家心血管中心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因此去世,其中43%是18岁~39岁的中青年人。近年来,随着熬夜加班、压力焦虑诱发的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年轻群体对“猝死”的担忧也日渐加重,据丁香医生发布的《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数据显示,00后和95后中,分别有7%和6%的群体“经常担心”会猝死,超过51%的人群“偶尔担心”猝死发生;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如何识别身体预警、如何科学自救和抢救仍知之甚少,很多人因此错失了“黄金4分钟”的最佳抢救期,导致猝死悲剧。
过劳已成为中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猝死最常见的生理病症是由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骤停,一般是基础性心脏疾病而引发的应激状态。”医院医院急诊科医生高巍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患者本身有冠心病、心脑血管狭窄、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猝死发生率将大大高于普通人。从许多职场的猝死病例来看,一些年轻人往往也是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但缺乏系统深入的体检,加之尚未出现明显病症而不知自己已患病。”高巍提醒,在劳累、熬夜、压力等诱因的刺激下,隐形疾病会随时爆发。有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在30岁~50岁英年早逝人群中,96%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其中80%为心源性猝死。
同时,长期劳累还会导致血压、血糖的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刊载的一篇相关研究论文显示:情绪激动是猝死的最大诱因。即人在遇到压力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启动应激反应,使人体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升高,从而加快心率,推动血压和血糖的上升,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
重视胸痛、憋气等身体预警,学会科学施救与正确自救
“在职场中,许多人熬夜加班后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者会出现心肌缺血,出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高巍解释说,一般的“胸痛”有三类病因:一是心肌梗死,这是最常见的;二是动脉夹层狭窄;三是气胸。他提醒,如果心脏出现类似“压榨性”的疼痛,并伴有憋气、大汗、肩膀发沉,则要高度怀疑是突发心肌梗死的预警。
突发心梗如何正确施救和自救?高巍建议,应遵循两大要点:保持安静和正确用药。“胸痛急救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患者安静放松状态,避免强烈活动和肢体触碰,医院或等待急救医生到来。”高巍提醒,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些急救方法,如挤压穴位、捶打胸口以冲开被堵血管等都是错误的,过度的肢体刺激反而会导致血流加速,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猝发心脏停搏。“如果既往有心绞痛、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在无饮酒、青光眼、血压不低的情况下,可含服硝酸甘油;如无出血症状,可嚼服阿司匹林。二者都是突发心梗的‘经典’急救药物。”高巍说。
公共场所突发心梗,别忘使用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近年来,人们对突发心梗的“黄金4分钟”抢救时效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