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危害 > 相约CIT准确评估心肌缺血,合理指 >
相约CIT准确评估心肌缺血,合理指
?
3月17日~3月20日,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CIT精心准备了怎样的盛宴呢,戳文章最后阅读原文可查看最终日程安排。
一年一度的CIT大会已成为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新一年学术之旅的第一站,CIT究竟以怎样的魅力吸引大家,回顾往届经典学术内容和现场精彩瞬间,便能知晓答案!
小编CIT马上召开啦!温故知新,还记得去年的CIT有哪些精彩内容吗?今天我们听钱杰和杨峻青二位专家谈如何准确评估心肌缺血。在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和广泛开展的今天,如何更合理地评估冠脉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更合理地指导介入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钱杰教授
“造影是诊断冠脉疾病的‘金标准’,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补充影像学方面局限性,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弥补功能学方面不足。综合运用上述工具可优化冠脉病变诊治。”
中医院钱杰教授在去年的CIT报告中指出,冠脉造影虽然是诊断冠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存在以下局限性:显示的是血管腔平面侧影,不仅对血管壁信息特别是病变大小、分布、性质和血管重塑等缺失,而且有时难以发现偏心、成角、不规则病变;对病变程度的判断通常以病变远端和近端相对正常血管段的管腔作参照,对冠脉全程弥漫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无法准确判断病变狭窄程度;无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同阶段血管壁的变化进行判断。
钱杰教授介绍了几种冠脉影像技术的特点。
IVUS可完整显示冠脉横断面上血管腔、管壁和病变的全部信息,清楚看到血管壁外膜和中膜边界,测量外弹力板面积(EEM)和管腔横截面积(CSA),并计算出斑块大小。同时还可了解斑块性质和血管重塑情况,有助于准确选择支架及介入治疗方式。因此可为冠脉造影提供很多独特的补充信息。
OCT是与IVUS类似的腔内显像系统,分辨率更高,精度达10μm以上,在斑块识别特别是易损斑块诊断处理方面有独到优势;对新支架内膜化研究也极具特殊价值。
FFR通过测量病变近远端压力差判断临界病变是否导致可逆性心肌缺血,从而指导是否需血运重建,是造影、IVUS和OCT均无法准确回答的介入关键问题,特别是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
杨峻青教授
“腺苷为FFR检查时扩张心肌微循环的常用药物。冠脉内团注最方便,静脉持续给药可判断病变位置,但较繁琐。”
医院杨峻青教授结合临床具体谈了FFR的用药实践。
罂粟碱是FFR检查时扩张心肌微循环的金标准用药。由于对QT延长和多形室速、室颤的担心,腺苷成为常规,我国大陆以ATP同剂量替代,经导管冠脉团注最为方便。腺苷或ATP常规为左冠脉20~40μg,右冠脉15~30μg。
由于药物半衰期短,注射和后续生理盐水冲管须连续迅速完成。冠脉开口狭窄时,深插导管口压力下降,不能反映冠脉开口灌注压。故注射完成后导管须退出冠脉口。系列动作要快速稳定完成,因为FFR值在注射后数秒达最低值,旋即回升。采样设置须更改为每个心动周期都计算,如采用多个心动周期均值比会高估FFR。
冠脉内团注腺苷或ATP只得到一个FFR值,反映冠脉内所有病变的共同作用。经静脉持续给药则从容得多。静脉给药时,指引导管保留在冠脉开口不必移动,易得到稳定读数;维持静注缓慢回撤压力导丝可观察是哪段病变造成显著压力曲线“跳跃”。但静脉给药较繁琐,须足量快速输送至心肌,穿刺中心静脉最稳妥,但不方便。前臂静脉给药被越来越多采用。静脉给药常规速率μg/(kg·
min)。有研究者主张对FFR值临界者追加冠脉内团注或静脉给药速率提高至μg/(kg·min),以免漏诊。此外,多数注射泵速率单位是ml/h,对配成1mg/ml的溶液来讲,μg/(kg·min)的速率在注射泵上读数为8.4×kg体重,计算不便。杨峻青教授在实践中改为.7μg/(kg·min),则微量泵读数为10×kg体重,方便计算,效果和安全性与前相当。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CIT报道
中国医学论坛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