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心梗防治微电影,转发1次可能挽救

导读

应读者的要求,今天我们发布的文章是针对“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这一症状,希望本文对大家有用。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

心脏自身的氧气和营养又如何得到呢?

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疾病分类

一、隐匿型

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二、心绞痛型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三、心肌梗死型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四、心力衰竭型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五、猝死型

分类标准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一年中,只要是季节变化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它发病急、死亡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面对心梗,如何不让猝死的悲剧重演?这部由《生命时报》、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投资拍摄的,中国首部健康科普微电影《生死竞速》,也许会给你一个答案。

心梗救治,牢记两个“”

在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生命时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首个“心梗救治日”启动活动上,多位专家共同呼吁,应针对公众加强救治心梗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牢记两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莫让时间成为生命的阻碍。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心脏协会主席霍勇表示,概括来说,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成功与否。

第一,及时辨别心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葛均波指出,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葛均波指出,1/4的患者不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告诉记者,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不到26%的人通医院。但实际上,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其次,医院的情况,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打急救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第三,平静地等待救援。

葛均波表示,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最好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就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第四,配合医生的工作。

葛均波指出,病人如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医生非常着急,家属却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下转第二十四版)(上接第一版)这和当下的医患关系有关,很多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还有的家庭,要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霍勇说,如果我们为心梗危险因素制作一个“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此外,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也有一定影响。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dzz/15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