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寒补肾安脾防流感,滋阴生阳迎春暖

明日16时59分,迎来大寒节气。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是中国24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1

大寒三候

一候鸡始乳: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农历),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习俗

尾牙祭。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杀年猪。平时杀猪家里人一时半会吃不完,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惟独过年(春节)是个例外,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东北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杀年猪吃肉的心情。

吃消寒糕。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吃八宝饭。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养生五宜

食宜温: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可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睡宜早:《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

动宜慢: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太极、散步等,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

头宜暖: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头部保暖变得异常重要。

心宜平: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常会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因此,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等,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大寒保暖,关键在于暖肾;暖肾,关键在于回阳通脉。大寒正值四九天,寒意正浓,保暖第一要暖肾,第二要暖中焦脾胃。我们从十二经络入手,说说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走向,怎么做才能温暖足少阴肾经。

认识一下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端,斜向于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然骨穴),经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上行,出埚窝内侧,直至大腿内侧后缘,人脊内,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足少阴肾经,流注时辰为下午五至七点,即酉时。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涌泉太溪:益肾强身的关键穴位

足少阴肾经的主要穴位有涌泉、太溪。记住这两个常用穴,经常揉搓或者艾灸这两个穴位,对养生养肾非常有帮助。

◇涌泉位置: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小儿惊风,足心热,昏厥。

◇太溪位置: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温中散寒,姜枣茶可回阳通脉

冬季养生方法离不开温阳散寒。温暖的热汤、温暖的艾灸、温暖的足浴,都是养生的好方法。

姜枣茶具有温中焦,散胃寒的功效,可以回阳通脉,补血补气。

起到驱寒作用的主要是生姜。生姜主要的作用是发表,散寒,止呕,开痰。能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还可以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姜枣茶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

饮用后能促使血管扩张,全身有温热感,具有强心作用。促进消化,增加肠蠕动,保护胃粘膜,对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

手脚冰凉时,喝上一壶,身体很快变得暖暖的。

2

大寒养生

保护头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6条阳经均在头面部进行交接汇聚,是整个人阳气最旺盛的地方。

颈椎是人体的“要塞”,颈部充满血管,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头颈部位接近心脏,皮肤较薄,血管较粗,均是人体散热、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最先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

冬季出门可戴帽子、戴围巾并穿立领装,给头部保暖不仅能挡住寒风,也能防止头颈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感冒、头痛、颈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也应立刻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保护腰背部

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

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腰部与背部相连,后背是人体“督脉”循行之处,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在天气好的时候,可经常背对太阳而晒,身体吸收到的阳气能最快运送到全身,全身都会舒适通达。若是天气不好,也可在室内双手搓腰至发热,能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有强壮腰肾的功效。

保护腹部

中医有云“背为阳,腹为阴”,腹部阳气最少,易让寒气入侵,也就容易受凉。

一旦腹部受凉,会引起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易出现痛经、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等宫寒症状。此外,肚脐位于腹部,对外部刺激最敏感,是万万不能受寒的。如果在室内衣着不多的时候,也可以多穿一件背心保暖。

还可以多按摩腹部来提高人体自身的驱寒能力,或用暖水袋外敷腹部以驱寒、固气、通阳。

防心肌梗塞

气温下降尤须护心护脑,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冬季应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室内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8℃至21℃,以防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难以适应,也容易诱发疾病。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防哮喘

大寒时节气温较低,人体肺气较弱、肾阳渐衰,人体抵抗力较弱,便会让空气中的寒气侵袭呼吸系统,从而刺激哮喘发作。

防治哮喘首要是防寒保暖,重点在背部保暖。肩背部有一风门穴,位置正对应两肺叶,对肺的影响非常大,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寒,即使天气炎热时也不要穿露背的衣服。平时应适当按摩风池穴,每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哮喘最初也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预防感冒也能减少哮喘的发作几率。

防寒痹

寒痹俗称冷风骨痛,这种骨痛逢寒加剧,遇热则痛减,是由于受寒令气血凝滞,受阻不通才会引起疼痛。面对此症时应注重温经散寒,除用热水袋、电褥等保暖防寒之外,可服风湿骨痛丸。

此外还可用附片炖肉加以辅助,方法是准备熟附片10-15克,布包先煎2小时,再与肉同煮1小时,吃肉喝汤。病情较重的,应在医生指导下服桂枝附子汤或川乌煎服。

防胃病

胃病在冬季极易复发,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严重者会致胃溃疡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日常应注意胃部保暖,可多穿一件背心保护腹部;饮食上应少吃多餐,选择清淡温软等易消化的食物,戒除饮酒,防止胃病发作。

3

大寒饮食养生

多吃三种食物

①桂圆——暖心

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因此大寒期间应养阳,通过节气养阳暖心,促进血液循环。桂圆是暖心补血的佳品,小寒到大寒期间天气冷,建议经常在家炖些桂圆粥。

②红枣——护肝大寒为与立春相承接,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节里,大自然阴气极盛,阳气沉降到极点并准备生发。所以,这个阶段要兼顾养肝,为开春阳气生发、肝气调达打好基础。

护肝的食物不少,但推荐红枣,红枣虽普通,但富含营养。

③吃点酸——护血管

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较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在大寒时节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往往会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时节旧疾复发,我们要在日常习惯中多加注意养护血管。

适当吃酸性食物很有益处,尤其大寒前后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同时,酸性食物还能美容。酸性食物除了醋外,还包括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饮食方面,仍要强调热量的充足,以温热性的食物为主。

但大寒已近初春,因此在进补时要开始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同时还要考虑大寒时节易发感冒的节气特征,适当多食温散风寒的食物。生活中较常见的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作用的食物有:生姜、大蒜、紫苏叶、辣椒、花椒、桂皮等。

黑豆鳝鱼汤

原料:黄鳝克,黑豆60克,红枣、葱、姜、盐、色拉油各适

量。

制作:

1、将黑豆泡好洗净,将黄鳝去除内脏洗净,放入沸水中焯烫一下,切段。

2、将红枣洗净,姜洗净切丝,葱切段。

3、锅内加适量清水,放入黄鳝、黑豆、红枣、姜、葱,大火煮开,转小火煮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养生功效:黄鳝与黑豆搭配可以抗衰老,补肝益肾,对冬季腰痛无力、头发早白有很好的疗效。

姜蜜饮

原料:大米、姜各50克,蜂蜜适量。

制作:

1、将姜洗净后去皮取汁。

2、锅中加适量水,放入大米以大火煮开,慢火熬煮成粥。

3、加入姜汁、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养生功效:可治疗头痛、头晕、胃中实热、吐逆心烦、不下食饮等症。

4

运动养生

大寒时节应选择阳光较好的时候,适当到户外运动。此时运动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可选择慢跑、登山、太极拳、打球等方式,但要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以免伤津耗气,不利于养生。

另外,也可试试大寒养生功。此功法载于《遵生八笺》,具体方法是:每天晚上,单腿跪坐于地板或床上,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上体后仰,以两臂分别在身后左右侧撑地,指尖朝向斜后方,身体重心后移,再前移。

两腿互相交换进行,左右各1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

5

大寒多按三个穴位

百会穴——能降血压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期门穴——疏心解郁

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太溪穴——滋润补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搓后腰养阳气。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遍。

6

护阳温阳,养生大道,防病之要

大寒时节,人体内的阳气衰退,正适于采用补阳气的养生手段,避免在春季生发时节,由于阳气不足易复发老病。

护阳温阳。在冬季阳气衰退之时,要自始至终温补阳气,或偏补其阳,或阴阳同补,或扶正(同补阴阳)与祛邪兼顾,这样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而温补阳气除了内服温热药物、食物和运动生阳热等外,局部温热疗法也是温补阳气的有效方法之一。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dwh/11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