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医院 > 必杀技为前壁心梗测八字细微前壁心 >
必杀技为前壁心梗测八字细微前壁心
《必杀技》是"心在线"医院赵运涛医生及其团队独家合作的专栏,隔周周四与您相约。"福尔摩斯医生"目光犀利,能从细微之处洞察临床事件本质,并教给您临床诊断的必杀技能。
ST段抬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室壁瘤等与心肌损伤有关的疾病,且膈肌上抬、肺栓塞、电复律后、高钾血症等心外原因也会引起ST段抬高。但是大多数个体的胸导联也可出现部分良性变异型ST段抬高(BV-STE),而左前降支近段细微闭塞所致细微前壁心梗(SubtleanteriorSTEMI)也可表现为相同的心电图表现,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诊断混乱,后者存在治疗不及时风险,而前者则会面临不必要的检查。
热身练习在阅读本文之前,请各位读者看两张心电图(图1)。
图1
问题:在不知晓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情况下,单凭两张心电图您考虑:
A.均为细微前壁心梗
B.均为BV-STE
C.A图为细微前壁心梗,B图为BV-STE
D.A图为BV-STE,B图为细微前壁心梗
解析与讨论关于细微前壁心梗与BV-STE,Smith教授首次找到鉴别二者的两个公式,分别命名为3变量公式(3-variableformula)及4变量公式(4-variableformula):
3变量公式=(1.×V3导联J点后60ms处ST段高度)+(0.×QTc)-(0.×V4导联R波振幅)。若结果<23.4为BV-STE,>23.4为前壁心梗。
4变量公式=(0.×QTc)-(0.×V2导联QRS波振幅)-(0.×V4导联R波振幅)+(1.×V3导联J点后60ms处ST段高度)。若结果<18.2为BV-STE,>18.2为前壁心梗。
面对如此复杂的公式,是否感到一头雾水?EmreAslanger等人年发表在《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上的一篇文章中,通过对比两种变量公式,总结出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称其为简化公式:(V4导联R波振幅+V2导联QRS波振幅)-(QT(uncorrectedQTinmillimeters)+V3导联J点后60ms处ST段高度)。若结果<12,提示前壁心梗,>12则为BV-STE。
准确性探讨
作者观察了年5月至年1月期间例诊断为细微前壁心梗以及例BV-STE患者心电图中运用三种公式法的准确性(设计流程如图2)。研究过程中心电图数值的测量全部由1位心脏病科医生完成,且冠脉造影结果以及临床情况均为双盲。
图2
注:ConvexSTE:弓背向上ST段抬高;AnyinferiorSTD:任何下壁ST段压低;AnyanteriorSTD:任何前壁ST段压低;TerminalQRSdistortion:终末端QRS波扭曲;NegativeT-waveinanyofV2~V6orQ-waveinanyofV2~V4:V2~V6导联巨大倒置T波或者V2~V4导联Q波形成;
结果发现,这种新的简化公式准确性高于3变量公式,并且不劣于4变量公式,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9%、92.3%、90.1%。
图3.三种不同公式的曲线下面积(黑线为简化公式、绿线为4变量公式、蓝线为3变量公式)。
Dvaid对比观察了例硝酸甘油不缓解且心电图无ST段抬高,胸痛症状明显行急诊PCI的患者。根据ST段振幅分为细微ST段抬高组(ST段抬高在0.1~1mm以内,即0.01~1mv)、明显ST段抬高组(ST段抬高超过1mm,即>0.1mv)。
结果发现,细微ST段抬高组的罪犯血管多在回旋支,两组患者支架尺寸相似,随访19.0±4.9个月,两组死亡或再次梗死的发生率相似(10%vs.12.6%)。
图4.细微STE与明显STE罪犯血管分布情况。
学习了这三种公式后发现,文章开头的两幅图其实是作者在收集病例中运用3变量公式及4变量公式运算后错误的进行了分类,最后用简化公式证明的两张具有特点的心电图。
图A证实为BV-STE。图中QTc为ms,V3导联J点后60ms处ST段高度为2mm,V4导联R波振幅为9mm,V2导联QRS波振幅为14mm。4变量公式错误的运算为细微前壁心梗,其结果为20.-2.-2.+2.=18.5(>18.2);3变量公式准确的算出为BV-STE,其结果为1.+23.-2.=22.7(<23.4);简化公式同样准确算出其为BV-STE,其结果为(9+14)-(8.5+2)=12.5(>12)。
图B造影证实为前降支近段狭窄。图中QTc为ms,V3导联J点后60ms处ST段高度为3mm,V4导联R波振幅为12mm,V2导联QRS波振幅为11mm。运用4变量公式错误的运算为BV-STE,其结果为19.5-1.-3.+3.=17.8(<18.2);3变量公式也错误的运算为BV-STE,其结果为3.+22.-3.=21.8(<23.4);简化公式则准确地运算出前壁心梗,其结果为(12+11)-(8.5+3)=11.5(<12)。足以证明这种简化公式虽然运算简便,但是准确性高。
如果各位读者看到这里还是不太了解并记住这种简化公式,文章中又描述了一种简易测量方法,仅需一张白纸一支笔,6步算出简化公式结果。
图5.A:首先用白纸对齐V2导联QRS波,在R波最顶点标记为a;B:同时描记出V2导联S波最低点,标记为b;C:以b点对齐V4导联R波顶点,在QRS波等电位线上划出点c(a+c则为简化公式中V4导联R波振幅+V2导联QRS波振幅的值);D:以c点对齐V3导联的J点,向右移动60ms(也就是1个半小格),在纸上标记出ST段高度为d(cd为V3导联J点后60ms处ST段高度);E:把纸横过来,d点对齐T波终点,在QRS波起始处,设一点为e(de为QT长度);F:ae的长度,即为简化公式的最终结果,把ae值标记在空白心电图纸中,则可得出具体数值(<12mm为前壁心梗,>12mm则为BV-STE)。
总结本文描述了三种公式方法,鉴别BV-STE与细微前壁心梗的心电图,与Jastrzebski提出的室速积分法类似,把心电图形态学演化为数字。但是临床中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不应仅仅停留在心电图上,要结合患者症状、辅助检查来确诊。对于细微ST段抬高的胸痛患者,我们不妨记住这种公式,用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风险,但是,不能依赖这种公式诊断和评估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SmithSW,KhalilA,HenryTD,etal.Electrocardiographicdifferentiationofearlyrepolarizationfromsubtleanterior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J].AnnalsofEmergencyMedicine,,60(1):45-56.e2.
2. DriverBE,KhalilA,HenryT,etal.Anew4-variableformulatodifferentiatenormalvariantSTsegmentelevationinV2-V4(earlyrepolarization)fromsubtle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occlusion-AddingQRSamplitudeofV2improvesthemodel.[J].JournalofElectrocardiology,.
3. AslangerE,Y?ld?r?mtürk?,Bozbeyo?luE,etal.AsimplifiedformuladiscriminatingsubtleanteriorwallmyocardialinfarctionfromnormalvariantST-segmentelevation[J].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8):-.
4. MartD,MestreJL,SalidoL,etal.Incidence,angiographicfeaturesand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