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病因 > 糖尿病并发症,让这个小手术变得不简单 >
糖尿病并发症,让这个小手术变得不简单
老张是典型的山东大汉,将近一米九的身高,体重更是足足两百多斤。平日里,能吃能干,一般小伙子都不行。在外人看来,这体格子可了不得,简直就是身体倍棒。
然而,健康强壮的外表下,一些慢性病还是找上了他。前几年,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老张的血糖就高得离谱。看到结果的那一刻,老张安慰自己是前一晚上喝蜂蜜水导致的。
从专业角度来看,每百克蜂蜜中含碳水化物75.6克,蛋白质0.4克,脂肪19克,水分20克,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矿物质元素以及维生素和蜂胶、蜡、色素等。由此可见,蜂蜜中的主要成分是糖类且含量极高。其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进入肠道后无需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而蔗糖和糊精等经水解后即可被吸收。因此,蜂蜜的升血糖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正常人来说,经过一夜的代谢,体内的血糖水平应该早已恢复正常。但老张的血糖不正常,即便他说的是真的,也足以反映他身体内的血糖代谢是异常的。
实在拗不过医生了,老张也只能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了是II型糖尿病。并且,医生告诉他,他的糖尿病应该已经有年头了,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老张不解地问其中的原因,医生告诉他:在筛查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发现,他的眼底已经出现了变化,血管壁也出现了一些硬化迹象。此时,老张恍然大悟自己这几年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还以为是老花了呢。至于心脏方面,偶尔“突突”跳几下,对于这个从小就在田地里长大的劳动人民,更是没有在意。
之后的一些年,除了控制吃含糖的食物以外,老张并未把血糖这事儿放在心上。他寻思着,如果严重了,自己能感觉出来。
作为医生,在这里郑重提醒: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时候是很难感觉出来的!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稍有不适,机体会自动调整适应环境的变化。一旦身体感觉出来了,就是“河水决堤”之时。血糖剧烈变化,轻则导致昏迷;重则危及生命。一旦伤及心、肾、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几乎不可逆。
在自欺欺人中度过几年后,一次意外将老张送进了手术室。
其实,对于这次手术,老张也完全没放在心上。在割地的时候,手被镰刀割到了,医生初步判断肌腱可能有损伤,因此需要到手术室进行清创缝合。
由于是急诊手术,只能一边准备手术、一边等待各种化验结果。
结果陆续出来的时候,骨科医生和麻醉医生都感到没那么简单。原来,在抽血化验的时候发现,老张的血糖居然高达22。心电图显示,他有一定程度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为了确定原因,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心脏前降支血管竟然堵塞70%以上。在和家属沟通建议后,又为老张做了脑CT,结果显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面对这样的结果,如果不是急诊手术,一定会择期再做。但现在是外伤,已经不能拖了。因此,骨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就把老张家人叫到一起沟通。
当告知手术中或者术后有可能发生血糖波动事件、心脑血管事件后,家属表示理解的同时、十分埋怨老张。但家属也表明,这事儿必须和老张商量。老张是急脾气,并且什么事儿都要过问。如果他不知道,生起气来,血压可能蹭蹭蹿。
听到家属这么一说,我们也理解老张的血压为什么一会多、一会多。
本以为十分简单的手术,在多了很多检查以及医生多次沟通后,老张也犯嘀咕:就这个小手术,至于么?
好在老张是通情达理的人,全程同意医生的做法。
看到老张十分理解和配合,医生也有了底气。于是,大家就把老张送上了手术台。在臂丛阻滞麻醉下,医生顺利为老张完成了清创缝合。
也许,在老张内心里会认为医生有点小题大做。但医疗过程就是这样,医生总是想尽办法来降低风险。对于医生来说,可能只是概率;但对于病人来说,一旦发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