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病因 > 最新缺血再灌注不能减少心肌损害 >
最新缺血再灌注不能减少心肌损害
引用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心肌缺血性疾病一旦发生格外凶险,多年来,研究者都在找寻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损伤的方法。
缺血预处理Vs.缺血后处理
心肌保护的理念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旨在减少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的死亡。基于这一理念,Murry等提出缺血预处理(RIPC)方法,即在心脏外科手术或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预期会有心肌缺血发生)之前,通过非致命性的反复缺血再灌注激活机体在潜在危险环境下的保护机制,从而避免持续长时间缺血导致心肌梗死范围扩大。
当然,基于心肌保护的再灌注方法不只一种。
Zhao等提出了另一种缺血预处理方式,他们在动物模型中将预适应机制应用于缺血事件发生之后(类似于模拟急性心肌梗死状态),结果显示此方法能有效减小心肌梗死范围。这种方法被称为缺血后适应(RIPostC)。
EHJ:再灌注无效!
然而,年一项发表在《EuropeanHeartJournal》上的最新研究显示:缺血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并不能改善心脏手术心肌受损程度。这项研究结果为本来被人报以希望以上两种心肌保护方式蒙上了阴影。
这项研究纳入了位需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RIPC+RIPostC组和对照组。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方法是通过一个血压袖带以5分钟加压,5分钟放压的方式进行(在患者上肢),加压循环共4次。
该实验的复合终点是主要的不良结果,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风、昏迷、器官衰竭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IPC+RIPostC组不会降低综合结果(38.0%vs.38.1%,P=0.)。
近年相反的研究结果
年,Staat等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结果,这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入选了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例。研究者采用后适应方法为连续4个循环持续1分钟的球囊扩张,随后为1分钟的球囊放气,在冠脉支架释放后1分钟内实施血液复流。在后适应组中,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缩小约36%。
年,Laskey等采用了另一种后适应方法,研究入选透壁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在连续2个持续时间为90秒的球囊扩张后,进行3分钟再灌注,结果发现后适应组患者CK峰值明显降低,ST段回落幅度和速度均明显下降,且冠脉远端血流速度明显上升。
研究者的思考
RIPC和RIPostC技术可以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然而,瞬间对肢体缺血处理可能会产生重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影响,如凝血和炎症系统。组织动脉缺血引起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会导致系统性血栓溶解等。这一点应引起其他研究者的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