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危害 > 三伏天养生饮食730 >
三伏天养生饮食730
三伏天养生饮食
1、最佳消暑对策:心静俗语说,“心静自然凉”。天气炎热,人就显得烦躁,所以,消暑首先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乐观愉快,不要焦虑、紧张、急躁、激动,让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的状态。
2、最佳消暑食品:绿豆绿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热解毒之效。绿豆汤是民间最常用的消暑与解毒良药,夏季常吃绿豆粥消暑养胃最佳。绿豆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心、胃热盛及痈肿、丹毒等证,对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及酒食中毒,大量饮服绿豆,均有解救作用。
3、最佳消暑水果:西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烦、止渴利尿之效,是夏令解暑佳品,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凡暑热烦渴、口渴心烦、小便不利、暑热伤津及伤酒等证,均适合食用。但暑证内有寒湿者不宜进食。
4、最佳消暑蔬菜:苦瓜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压之功,对中暑、痢疾、恶疮等有防治作用。苦瓜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苦瓜还含有一种叫“多肽-P”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降糖功效,是防治糖尿病的佳品。苦瓜如烹调得法,淡淡苦味中带有清香,别有一番风味,是夏季大众喜欢的蔬菜。
5、最佳营养肉食:鸭肉鸭为水禽,其性寒凉,炎热的夏季,若体内有热,容易上火,表现为低热、虚弱、食少或水肿者,吃鸭肉不但能补充优质蛋白质,还有“清”与“补”的功效。
小暑节气养生篇(7.07)
昼长夜短起居宜午休
因为天气炎热、夏日昼长夜短、大部分人会晚睡早起,所以在起居方面,人们中午时候可以适当休息,帮助自身恢复身体疲劳。不过也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出汗以后不要立即洗澡,正所谓“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外热须内“冷”心静体自凉
夏季气温增高,人们容易紧张、烦躁、心火过旺,尤其是中老年人心功能稍差,在夏季容易在
情绪激动或过劳的状态下,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的障碍,血压升高甚至猝死。所以,夏季的养生尤其要护养心脏。
心是供应人体气血的枢纽,也可以说是人体最累的器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在情绪波动时,人体会因为精神上的负面刺激造成免疫力的低下。因此,夏季应多做制怒平和的自我调节。
平心静气少动多静
平心静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心神受损则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子就是这个道理,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少动多静: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此时,人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
(7.02)多喝骨头汤
骨头汤熬的好不好,要害在于食材,骨头汤能起到延缓朽迈的作用。这是由于人体骨骼中最紧张的是骨髓,血液中的红、白细胞等便是在骨髓中形成的,随着年事的增大和机体的老化,骨髓制造红、白细胞的功效渐渐阑珊,骨髓功效低落,直接影响到人体新陈代谢的功效。而骨头汤中含有的胶原卵白恰好能增能人体制造红、白细胞的本领。以是对付中老年人来说,喝些骨头汤加以调治,可以减缓骨质老化;同样,骨头汤也能有利于青少年的骨骼生长。冬瓜薏米猪骨汤
苦瓜黄豆煲排骨
炖骨头汤(或鱼汤),最好是用冷水。因为一般的肉骨头上总带有一点肉,如果一开始就往锅里倒热水或开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温,肉的外层蛋白质就会马上凝固,使得里层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汤里,只有一次加足冷水,并慢慢地加温,蛋白质才能够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更鲜美。另外,在水开后加少许醋,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这样炖出来的汤既味道鲜美,又便于肠胃吸收。同时,炖汤不要过早放盐。因为盐能使得肉里含的水份很快地跑出来,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水东芥菜煲鱼头
(7.01)夏季养生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燥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
注意养心,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原则: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的食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等。
二是清热清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酸角、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来袪暑。
三是补养肺肾。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五是以清为点。夏天气温高,出汗多,胃口差,当然,如果“清淡”意味着吃东西更要讲究卫生,不吃过多的油腻食物,多吃点水果多饮水,那还是有道理的。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所以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三、(6.30)
需依据自身体质状况作息
夏至养生要顺着自然规律,一方面要保护阳气,不要太多损耗;一方面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夏季是养心的季节,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从而心静自然凉。
因此,在夏至节气到来后,人们要注意休息,起居宜晚睡早起,中午要睡午觉以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睡眠时不宜扇风送凉,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二、
由于夏天气温高并且湿度大,不科学的运动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熟知这些夏季运动注意事项,才能让你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不提倡运动太过剧烈
夏至之后天气炎热,大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并及时补充水分。另外,运动量也不要过大,过于剧烈的运动会让人大汗淋漓,而人体出汗多了,不仅会伤阴,还会损伤阳气。因此,夏至之后的锻炼项目,尤其是中老年人,宜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项目为好。在运动中出汗后,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但不能大量喝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避免高温下运动
夏季要保持低运动量、短时间,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尤其要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正午时分到下午两点期间进行户外运动,因为这个时间里紫外线特别强烈,会灼伤皮肤,甚至使视网膜、脑膜也受到刺激。
选择运动时间段
早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为血液凝聚度相对较高,更容易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黄昏是大家进行日常锻炼的理想时间。气温逐渐降低、湿热逐渐褪去,黄昏时人体的心跳、血压趋于平衡,听觉、视觉也非常敏感。此时,人体的应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也达到最佳水平。
防暑措施
如果做户外运动,最好戴上运动墨镜、太阳帽,擦上防晒霜来防止紫外线的侵袭,并带上清凉油、藿香正气水来预防中暑。有条件的话,最好再戴上一个心率监控器。
富的食物有猪肝、猪肾、牛奶、杏仁(甜杏仁,非巴旦木)、小麦胚芽。维生素B6主要存在于肉类、肝、蛋黄、全谷类食物、蔬菜和坚果中。
一、夏至养生要注意
适当吃点“苦”,如苦瓜、莲子心等。还可吃些金银花绿豆粥,喝些菊花枸杞茶、麦冬金银花茶等。保证每日能睡“子午觉”。运动量不要过大,尤其是中老年人,宜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项目为好。 要养成心平气和的习惯,避免急躁动怒。
竹蔗茅根饮,夏至消暑气
竹蔗茅根饮。做法:鲜白茅根克,竹蔗克,将竹蔗切碎略捣,加入鲜白茅根,加水适量,煎沸去渣饮用。功效:清热生津、止咳止呕。可用于夏季保健或作为消暑凉茶饮用,也适合肺热咳嗽、咳痰黄稠、胃热呕吐的患者饮用。
茅根粥。鲜白茅根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取鲜茅根择净,切碎后煎煮取汁,去渣,入粳米煮至粥快熟时,加入冰糖再煮4~5分钟即可。功效:清热祛湿、凉血止血,适合伴有水肿、小便不利、尿血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夏天吃B族,缓解不舒服
苦夏来临,大量出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出汗不仅丢失钾、钠等无机盐,更丢失大量B族维生素。高温带来的基础代谢增加也会增加B族维生素消耗,所以身体的各种不舒服归根结底跟B族维生素丢失密切相关。
维生素B1最丰富的食物为小麦胚芽。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来源是小麦胚芽、葵花籽仁、花生、黑芝麻、瘦猪肉,其次为粗粮。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有猪肝、猪肾、牛奶、杏仁(甜杏仁,非巴旦木)、小麦胚芽。维生素B6主要存在于肉类、肝、蛋黄、全谷类食物、蔬菜和坚果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