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危害 > 健身该咋办跑步不跳舞比跑步强太多 >
健身该咋办跑步不跳舞比跑步强太多
跳舞!不要跑步
最近在美国出版的《跳舞!不要跑步》一书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健身要求迈大步,速度要跟弦律走,双臂摆动,抬头挺胸。”
史塔曼博士说:“之所以推荐大家跳舞而不是慢跑,是因为跳舞比慢跑更安全。”对于很少运动以及30岁以上的人来说,贸然跑步锻炼,膝关节、肌腱等部位很容易受伤,心、肾、肝等脏器或新陈代谢系统有问题的人会出现明显的血氧供应不足的状况。最初提倡慢跑运动的詹姆士·菲克斯,就是因为身患脑动脉血管硬化,却勉强慢跑健身而猝死的。去年台北一位41岁的警察为减肥而选择慢跑,结果一时血氧需求量激增,身体不适应,竟引发脑出血而亡。
跳舞能治病现代运动科学的新发现给跳舞锻炼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点。
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最新报道,一周跳舞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美国《自然》杂志的最新报道称,60岁以上的人,一周跳舞3次,每次跟着音乐弦律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跳舞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II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1.跳舞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2.跳舞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3.跳舞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4.跳舞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5.经常跟着弦律音乐摆动身体,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跳舞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6.跳舞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7.定时坚持,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8.跳舞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9.跳舞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10.跳舞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11.跳舞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12.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由于人体2/3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所以六十多岁的人可以有年轻人七成的握力和臂力,但下半身力量却只剩下四成。跳舞可以增加我们腿部的肌肉力量,让我们一直保持健康有力的双腿。
跳舞不难很多人认为跳舞很难,其实只要有好的老师带领和教学,不需要基本功也可以随音乐舞动,有弦律就会有感觉,它能让进入中年和晚年的你,具有活力又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跳舞带来的好处
1、形体优美: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2、动作协调: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更有节奏感。3、肢体灵活性、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4、锻炼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5、提高身体素质: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6、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7、培养审美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8、培养自信心:舞蹈演出能培养表演的能力,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9、培养想像力: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想像力、创造力,尤其是自编自演的作品,能促进智力发展。
舞步舞蹈寒假班火热报名中
想要动起来的小伙伴快来加入我们吧!
舞步舞蹈
习舞习人学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