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症状是心脏的求救信号,很多人错过

心脏疾病有哪些信号?

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大家最怕的无疑是患上肿瘤,但其实在慢性病中,心血管疾病才是位居首位,大约每5例中国居民疾病死亡中就有2例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占总死因的比例超过四成,远高于肿瘤或其它疾病。

更可怕的是,在我国据统计有2.9亿人患有心血管病,他们随时面临卒中、心肌梗死、栓塞等致命风险。

在早发的心血管疾病中有75%以上是可以预防的,甚至在心血管疾病发作之前,身体就已经出现很多“暗示”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及早识别出身体发出的“警报”,将风险降至最低。

这些情况下,都可能是“心血管”问题!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也就意味着它从出现到发展成很严重的症状,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发病历程也比较缓慢,只要我们提早发现身体出现的一些“小毛病”,是完全可以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

1、胸闷、胸痛

这两种症状是心脏病最常见、最典型的早期症状,多数心脏病患者表示,发作时胸闷可持续数分钟而无法缓解,严重情况下会演变成剧烈的疼痛,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绞痛”,如果情况无法好转,下一步极有可能就是心梗的发生。

心脏问题出现的疼痛往往是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常放射到左肩、左臂伸直辐射到左手的无名指,呈现阵发性,因此,莫名出现胸医院详细排查心血管问题。

2、心律失常

如果发现心跳加快,可自测脉搏,如果脉搏跳动次数大于次/分钟,或者小于60次/分钟,都属于异常。

3、乏力

最近总容易感到疲劳无力,即便做一般的家务或者爬三层楼,就会明显的感觉到心跳加快,或者胸闷、气喘严重,这都是心脏功能储备减弱的特征。

4、出汗

莫名的出冷汗,或者即便坐着不动也会不停的出汗,这种情况是心功能不全或心肌缺血,或者是低血压造成的,专家表示,这种出汗要与人体正常的代谢出汗相鉴别开来,比如运动完或者遇到兴奋的事情,导致了出汗、心跳加快,这都是正常的。

这四种症状都比较明显指向于心血管问题,其实其它部位出现的疼痛或者不适,也有可能是因为心血管造成的,由于症状容易混淆,常常被患者忽视或者漏诊。

5、咳嗽

心血管问题导致的咳嗽一般晚上多见,平卧时比坐起时更加明显,痰中一般带有血丝或者粉红色泡沫样痰,或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肺淤血,刺激气道。

6、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原因不一定是消化系统的问题,如果腹胀、恶心服用胃药后无法好转,最好查查心功能,有可能是因为右心功能衰竭引起。

7、下肢水肿

一般下肢水肿首先要怀疑肾脏,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心脏问题导致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血肿中的水分渗透进身体的组织中,形成水肿,如果你在足背、脚踝、脚趾处用手指一压都出现一个明显的坑,要额外注意。

8、耳鸣、眩晕

我们内耳的微小血管对身体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当心血管异常时,可能全身还没有症状表现,耳朵内的微小血管最先开始产生变化,出现耳鸣、眩晕感。

9、紫绀

如果你发现口唇、鼻尖或者耳垂、指端的部位发紫,这是明显的心肌缺血现象,一定要立即就医。

10、少尿或性欲减退

男生如果出现少尿伴随性欲减退,实际上并不是泌尿系统问题,可能是心脏功能受损间接导致肾脏血流不足或静脉压力高,出现上述症状表现。

爱护心血管,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起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每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防治形势也一直不乐观,且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很多90后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例子极为常见。“20多岁就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这在20年前想都不敢想象。”

主要是年轻人认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老年疾病,和自己没太大关系,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熬夜、三高食物、压力大、肥胖……殊不知,这里面每一个都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错,提醒市民日常最好保持健康的饮食、正常的作息,规律的运动量,都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在身上发病的几率。

我们经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心脏疾病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其实在当今社会因为压力和快节奏,中青年也已经成为了心脏疾病的高发人群。

心脏疾病的高危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熬夜、疲劳...

心脏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警示症状,其中以胸痛最为常见,再者为呼吸困难。如果你没有既往无心脏病史,但偶尔出现乏力、大汗淋漓、心前区不适、甚至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时,也不能麻痹大意,看懂身体发出的“警告”,及早送医就诊。

如何预防心脏疾病?

心脏体检

心脏中有心肌、瓣膜、冠状动脉,以上每个部分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心脏疾病,而相应的检查手段也不一样,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体检手段,有效预防心脏疾病。

控制体重

体重与得冠心病的概率成正比,另外,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要比没有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易得冠心病的概率多一倍。

戒烟戒酒

烟草中的烟碱会使心跳与血压不正常,中老年的吸烟男性比不吸烟的正常人要易得冠心病,且概率为三倍。另外,饮酒也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猝死的重要原因。过量摄入乙醇对心脏有毒害作用,会减弱心肌的收缩能力。

心脏该做哪些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在诊断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问题方面比较准确,但也有个缺点,就是“发病时有显示,不发病则毫无迹象”。

心脏彩超

如果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应该及时做心脏彩超。如果平时经常胸闷、嘴唇发紫、体温长期偏高的人也需要注意排查。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能够附带观察心脏周围的脏器,能诊断出心肌病、心脏肿瘤等等,容易胸闷、比较消瘦的人可以考虑定期检查。

血管CT

血管CT属于无创心脏检查,能够筛查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心脏问题,但会有辐射作用,建议经常胸痛的人进行检查。

血液化验

血液化验心脏病的强项是高血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抽血检查还是心肌梗死的“报警器”。

发生心衰该如何急救?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后,最关键的急救措施是让病人采取坐位,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这样可以减少回流心脏血量,同时减轻心脏的负担。

如果家中备有氧气,可立即给病人吸氧。

若家中备有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药物可让病人舌下含服,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去医院的途中也一定要保持端坐位,医院。

如果您看到本文,请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喜欢我们,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ys/1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