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危害 > 当心误把ldquo川崎rdquo >
当心误把ldquo川崎rdquo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又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年,日本儿科医生川崎富作首先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是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是一种儿童急性自限性免疫性血管炎,患儿发病是全身血管炎,易患高危并发证,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好发于5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多发性中小动脉炎。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的血管炎疾病,是导致小儿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的病因。“川崎病”本身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会引发冠状动脉病变,造成动脉扩张、动脉狭窄,严重的引发冠状动脉瘤;并发症还可能对患者的肝、肺、肾等器官造成损害。据英国NHS(英国国家医疗系统)统计,约5%的川崎病产生并发症,而并发症致死的概率很小。现在川崎病的病死率在0.5%以下。
“川崎病”防误诊
“川崎病”分为四个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的1-11天,容易被误认为感冒发烧,会当作一般的感冒来治疗,通常用药4、5天后高烧不退,因为抗生素药物对川崎病没有任何作用。
其实,发烧只是“川崎病”的一个症状,“川崎病”诊断有以下6个要点可供家长对照。
发热: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皮疹:身上出现各种形态的红斑皮疹。主要在躯干部,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样;
指趾端肿胀、脱屑等。指端变化,手掌、足底硬肿、发红,恢复期手指末端脱皮;
双侧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
口腔黏膜弥漫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口腔、牙龈(牙肉)、咽喉部充血发红;舌头也红,而且在边尖可看到鲜红突起的小点,十分像新鲜杨梅的“刺”;
急性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
具有以上包括发热在内的5项症状即可诊断为典型的“川崎病”,特别是小月龄宝宝在出湿疹期间高烧不退容易混淆症状,应排查下“川崎病”。
易混淆的疾病
和“川崎病”症状相似的还有以下7种
猩红热
幼儿急疹
败血症
麻疹
幼年型类风湿全身型
麻疹
红斑狼疮、皮疹
诊断“川崎病”时,要排除以上7种疾病
川崎病
药物治疗
1.川崎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有哪些?
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主要的治疗就是控制血管炎症和防止血小板凝聚,预防冠状动脉瘤形成和血管栓塞。首选静脉丙球(IVIG)静脉输注,控制炎症。并用阿司匹林口服,起到抗炎和抗凝作用。
2.丙种球蛋白何时输注最好?输注剂量如何计算?
静脉丙球的最佳治疗时期为病程5~7天,最好不要超过10天,5天使用,效果往往不好,会增加丙球用量,10天使用,超过了预防冠状动脉扩张的最佳时机,患儿易产生后遗症。使用剂量为2g/kg,一天输注,或1g/kg连续使用2天。
3.有的孩子对丙种球蛋白不敏感,下一步该如何治疗?
大多数孩子在使用静脉丙球后48小时退热,炎性指标下降,病情得以控制。但有少数病人使用静脉丙球后36~48小时仍然不退热,对丙球治疗不敏感,需要再用一次,如果再次使用不能控制病情,可以加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抗凝,特别是对服药困难的孩子,因激素有促凝的副作用,如孩子服药困难,一定要告诉医师,采取其他的抗凝措施,以免出现血栓等副作用。
4.出现什么情况需要调整阿司匹林的剂量或换药?
阿司匹林的用量一般在急性期用中剂量,起到抗炎和抗凝的效果,为每天30~50mg/kg,分3~4次服用,待病情控制,炎性指标正常后改为抗凝量,即小剂量,每天3~5mg/kg,分2~3次服用。如果孩子发生冠状动脉巨瘤(8mm),需加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的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监测下,根据凝血功能调整使用剂量。
5.什么时候需要加服潘生丁?服用剂量如何计算?
潘生丁又称双嘧达莫,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川崎病人的亚急性期和恢复期部分病人的血小板会明显升高,甚至可达~,服用潘生丁可辅助阿司匹林共同抗凝,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使用剂量为每天3~5mg/kg,分2~3次服用。
6.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有什么副作用?如何监测?
阿司匹林主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罕有消化道出血和穿孔。注意不要空腹吃药,并注意观察孩子大便情况,如有黑便、医院检查。其次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服用阿司匹林孩子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少数孩子可观察到小腿有瘀斑样皮疹,家长要在服药期间注意看护孩子,尽量避免碰撞或跌跤。出血医院。另外少数孩子会发生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水肿,瘙痒症,哮喘等需换用其他药物。极罕见有一过性肝损害伴肝转氨酶升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7.什么时候需要介入和搭桥手术干预?
川崎医院随诊,对冠状动脉瘤≥6mm除需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外,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运动负荷试验,监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检查提示有心肌缺血时,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果造影结果提示有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者,需要介入或搭桥手术干预。
8.川崎病的孩子是否要终生服药?
川崎病的孩子如无冠状动脉病变需要服药6~8周,有冠状动脉病变者需要服药至病变恢复正常,并且无心肌缺血的表现。冠状动脉巨瘤等病变严重难以恢复正常者往往需终身服药。
注意
免疫接种:川崎病后全部预防接种推迟至少3个月-5个月。
恢复期:(1)常规心血管门诊就诊,监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变化,每1、2、3、6、12、24个月时间作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对心血管并发症作出评价。及时预防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本病一般多数情况下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免诱发冠状动脉瘤并发症发生;(2)一般坚持口服阿斯匹林6-8周,采用肠溶阿斯匹林片,以减少对胃部刺激;如果有冠状动脉扩张或瘤发生,须长期随访,至少半年做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口服阿司匹林直至冠状动脉扩张消失为止,否则,不能停止药物,以免冠状动脉血栓。
鉴于目前本病的机制未明确,故应避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避免减少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可能是有效预防其发生的途径之一。
鉴于本病是免疫性血管炎,故避免可能的致敏源。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