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之前,身体已经给了你太多警示信号,可

前段时间,注定不太平,先是苏州一位24岁的工程师猝死;接着是医院的两位医生也不幸猝死,均年仅40多岁,正值壮年……

近几年,猝死常常搅扰着我们的生活。它像势力庞大的黑色幽灵一样,无声无息地笼罩在我们生活周围,总是冷不丁地出手,猛然带走年轻的生命;然后冷漠地看着逝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周遭人人自危的叹息……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超过60万人死于猝死。在年轻人突然死亡的原因当中,猝死是仅次于自杀和意外的第三大杀手。

01、你在猝死紧盯人群之列吗?

从天涯副主编金波,到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到36岁的IT男张斌,再到上周逝去的工程师和医生,不难发现,正值壮年、过劳、工作压力大,基本勾勒了猝死的潜在人群画像。

当下,中青年猝死人数急剧上升,已经占到全部猝死者的四成以上;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七成人有过劳猝死的危险,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接下来小编带大家看看十大猝死职业有哪些以及如何应对。

十大猝死职业,你在其中吗?

1.广告狂人

危险因素:有近半数以上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劳累。一项网络投票显示,在经常加班的职业里,广告设计师高居榜首。

2.白衣天使

危险因素:白天夜班连轴转、门诊一坐大半天、手术台上忘时间……他们精神紧张,常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

3.网络店主

危险因素:每天一睁眼就对着电脑,见缝插针地吃饭、打包、发货,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状态。

4.IT工程师

危险因素: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IT阶层「过劳死」的平均年龄仅为37.9岁。长时间对着电脑编程、测评、调试,每天一个姿势窝在椅子上。

5.媒体人士

危险因素: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起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中,媒体进入透支行业的第4位,加班加点,日夜奔波。

6.人民警察

危险因素:公安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治安警察每日平均工作12小时。工作忙、压力大,甚至只能靠抽烟提神醒脑。

7.一线工人

危险因素: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名单」中,制造业高居榜首。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呆板的机械化动作、经济压力等,使之成为健康的高危岗位。

8.莘莘学子

危险因素: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年对全国10余个城市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现状堪忧。平时埋头上网、游戏,期末埋头冲刺,成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写照。

9.演艺明星

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人前光环的背后,约1/3的明星都在喊累。很多演艺人士要靠药物才能保证睡眠,纷纷感叹每天都在工作。

10.运动健将

危险因素:有研究称,在美国,每3天就有1名年轻运动员死于潜伏的心脏病。「更快、更高、更强」,超负荷的运动导致心肌缺血。

02、猝死,其实有迹可循!

WHO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关键词:平素身体健康/貌似健康、短时间。很多人误以为猝死是指健康人在「过劳」后,突然死亡。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般发生猝死的人群,都有基础疾病状态的存在,实质是「病死」,劳累只是疾病的促发因素。

其中大比例跟心脏有关,另外还有长期缺乏锻炼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可能伴随)、血压高等。

猝死在医学上分为两大类:

1、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占全部猝死的70%以上;

2、非心源性猝死:非心脏原因造成的,占全部猝死的30%以下。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人在猝死之前,还是有迹可循的:

猝死高危者:1/3的猝死者,已明确检出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

有文献指出,许多猝死患者发作之前,心电图上会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比如缺血性J波。

猝死低危或中危者:1/3的猝死者,在日常体检或就医检查,检测出一定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对猝死的预警属于低预测性,属于非特异性标志。

猝死无症状者:还有1/3的猝死者,无任何临床表现。

现在医学在一般人群中筛选与识别猝死高危个体的能力有限,这使猝死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

可以看出,在猝死发生前,至少有2/3的人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提早掌握一些危险因素。如果密切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得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hl/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