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成职业病竟然是听损,听力保护常识却依

一般来说,听力学是一种反应性的科学,听力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对已经形成的听力损失进行确诊并采取进一步的补救措施。但是,听力师还有一个工作内容就是为大众预防听力损失,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的人不受噪音损害。

被忽视的职业病

根据NIH年的统计,在成人听力损失中,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以上,这些人多从事制造业、农场、园林、建筑业、采矿和运输等工作。然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工人,大多数人直到退休或听力出现严重障碍时才去就医问诊,这时候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性的听力损失。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当噪声强度较低时是不影响正常交流的,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但是当噪声强度较高且暴露时间较长时,将会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这种听力损失会在噪声终止后持续一段时间,持续超过临界水平时,则会对耳蜗内部结构造成损害并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噪音性听损的变化

人们暴露在强噪声环境后听力会出现三种变化,一是暂时性阈移(NITTS),二是永久性阈移(NITPS),三是听损伤。

暂时性阈移是指强噪声环境下听敏度出现暂时性下降,具体表现为听敏度下降、耳闷感以及耳鸣。这种症状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取决于所暴露在噪声场所的时间和强度。

当暂时性阈移不能完全恢复时,就会成为永久性阈移。但往往是由多次暂时性阈移的积累造成的。当暴露在噪声环境后,肿胀的毛细胞会破裂,还可能会出现毛细胞扭曲、静纤毛融合,或者静纤毛不再能够有效地向毛细胞传播能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听神经纤维变性,使中枢听觉系统发生改变。

如果受损的毛细胞数目较少,则在噪声暴露的早期不会感觉有明显的听觉变化。人们在这种微小的变化中往往无法自己察觉,多年重复的噪声作业环境下作业才会意识到自己听力下降,遗憾的是,这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声损伤则出现于一次强烈的噪声暴露,如爆炸等。即使暴露的时间很短,但由于强度过高,也有可能造成耳蜗永久性的损伤。除了直接损伤耳蜗内毛细胞外,鼓膜也可能会破裂,这种情况出现的听力损失应立刻引起注意。

超半数以上职业病为听损

据台湾“职业伤病诊治网络”职业疾病通报统计,去年台湾职业性听力损失竟然占到职业伤病的57.7%,远远高于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等传统职业病。而从职业类别上看,大部分听损者都从事制造行业。

台湾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署表示,目前全台只有10家职业伤病防治中心,68医院,而近3年平均通报的职业病件数都高达多件,仅以年为例就高达件,占比最高的是职业性听力损失件,占比57.7%,而第二名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第三名的职业性皮肤病总和才占比32.4%。

台湾职安署数据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近些年来职业性听损病发率有急速上升趋势,甚至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在餐饮、建筑等行业也有扩散,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本属于白领的办公室职员最近几年也有小规模规模爆发职业听损的报告。而传统制造业纺织业及金属零件组装加工业是导致职工听损的重灾区,例如使用快速纺纱机或车床、洗床和冲床等,都是会产生重复高频噪音的工作噪音,通过调查显示,重工制造业工作5年以上一线职工竟然有90%以上人员有轻度以上听损或听损倾向,令人遗憾,他们中的8成职工都未按标准佩戴听力劳保护具,经医生检查,这些人的听损均具不可逆性。

耳朵流脓没在意,病菌入脑险丧命发热、畏冷、寒战、头痛、呕吐……当出现这些症状时,第一反应一定是觉得自己感冒了。但是,其实这些症状未必都是感冒引起的,引起这些症状有多种多样的原因。特别是得过化脓性中耳炎的人更要注意,您出现的头晕头痛可能并非普通的小毛小病那么简单。最近,福安市的王先生就险些因中耳炎继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耳朵流脓没当回事,病菌入脑险丧命

福安61岁的王先生,10多年前开始出现右耳反复流脓的症状,导致听力下降,右耳几乎成了“摆设”。近半年,他常感觉脓液有异臭味,还带有些血丝,由于是“老毛病”了,他也没太在意。没想到,几天前他突然出现畏冷、寒战、高烧的症状,甚至陷入昏迷,着急的医院治疗。

医生经详细询问病情和病史后,经检查确诊王先生为右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急性化脓性脑炎。活跃的病菌已经破坏了中耳骨结构,悄悄的侵入其大脑,继发了颅内感染。医生表示,颅内的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随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医疗小组经过认真分析研讨病情,经王先生家属同意后立即为其进行手术“排雷”,这才让其化险为夷。

中耳炎引起的感染

非化脓性中耳炎也须警惕,常“不知不觉”损害听力

“脑部的脓肿有部分是从耳部疾病而来,患有耳源性脑脓肿者一般都有多年中耳炎病史。所以,得过中耳炎的人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免导致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如脑脓肿的发生,危及生命。”医生提醒,胆脂瘤型中耳炎感染发作缓慢,但破坏性很大,能够造成永久性伤害。发病时耳道会不时流出灰色或黄色的脓液,并带有血丝,味臭。可丧失一部分的听力,感染时间愈久,听力丧失得愈多。更为严重的是,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质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痪、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

中耳炎是什么炎?

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性中耳炎属于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一种,也是最为严重的、最易造成颅内外并发症的一型。同时,医生特别提醒,分泌性中耳炎虽然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但大家也不可掉以轻心。非化脓性中耳炎虽症状不明显,但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它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

注重预防感冒,游泳时要掌握正确呼吸方法

首先,要预防伤风感冒。大部分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的感染而引起的,这种感染多半发生于感冒的时候。因此,预防伤风感冒,就能减少发生中耳炎的机会。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游泳方法。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项运动,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也有可能导致中耳炎。游泳时一定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方法。跳水的时候,最好屏住气或做呼气动作;潜泳时不能有吸气动作,也不宜吞咽,因为吞咽时咽部压力降低,也可以将水吸入鼻咽部。有一小部分中耳炎是在游泳时受到外伤而发生的。

医生表示,工作上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自己过度劳累,要合理作息,保证睡眠。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避免滋生细菌。懂的正确的擤鼻,捏住鼻翼的一侧,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要积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此外,有慢性中耳炎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耳内流脓,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警惕中耳炎引发严重并发症。

预防耳鸣发生的十一大诫律

耳鸣就是耳朵听到外界没有的声音,它是内耳神经病变所引发,困扰着许多人。若耳鸣时间一久,会影响听力甚至耳聋。当耳鸣的时间长且日夜都可以听到,则有时会令人心烦,甚至会抓狂,而有轻生之念头。那么耳鸣应该怎么预防呢?

预防耳鸣发生的十一大诫律,希望曾有此困扰的民众之耳鸣能获得有效控制,且避免发生。

一,远离噪音:在工业化的社会环境中,充斥着噪音,如:铁路、工厂、修车、机场及一般生活中之冷气、马达及汽车等噪音。在噪音环境下暴露时间过长,不知不觉中产生内耳神经之伤害而发生耳鸣。

二,严防巨大音响:炮兵、神枪手、戴耳机及随身听、鞭炮、摇滚音乐、迪斯科及电器音响等,会因机械及音响振动波等而振伤内耳神经细胞造成耳鸣及重听。远离发声源如大喇叭及戴耳塞等,都可减少伤害的发生。

三,严禁喝酒:许多病人戒酒后,耳鸣即自然痊愈,至于少许的咖啡及喝茶倒是无妨。由于内耳位在头部骨头深处,血管甚为纤细微小,血液及营养几乎是以缓慢方式渗入充满神经之内耳。而酒精随血液慢慢滞留在内耳腔,会破坏最敏感及脆弱的内耳神经,造成耳鸣及重听等症状。虽有人说喝红酒有益心脏,酒精会促进血液循环,但血液在心脏是不同于内耳的,其迅速进出于坚韧的心肌与少有神经之心脏,因此少有受伤之可能。

四,不得暴饮暴食及食用太咸的食物:大鱼大肉导致高胆固醇及高血脂症,血管因而阻塞而循环不良,造成内耳新陈代谢受阻,而引起神经破坏及萎缩。又食用太多盐份,造成钠离子滞留而产生全身性水肿,也因而引起内耳淋巴管水肿,即等于梅尼尔氏症同样的病变,此时只好以利尿剂来排除盐份及水份,以防造成内耳永久性的伤害。

五,避免工作压力大:用脑过度,缺乏休息,病人中有许多是工程师、会计师、计算机设计师或是主管人员,常有因工作过量、业绩挂帅等压力下,致易引发耳鸣及眩晕症。

六,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是耳鸣最困扰之事,因睡眠不足而引起耳鸣,又因耳鸣严重而影响睡眠,恶性循环下耳鸣因而加重,最简易的方式是必须平心静气,即使不能入眠,闭目养神也可,或是白天补充睡眠也一样。医院有睡眠特别门诊,建议前往就诊,请医师协助。

八,避免焦虑,消除紧张:生气、情绪失控会造成自律神经异常,全身紧绷,血管异常收缩,造成内耳缺血引起内耳神经萎缩等病变,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而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则症状自然消失。

九,避用有毒药物:如医治结核病、治疟疾、利尿剂、预防心血管病及抗癌药物中某些都会引发耳鸣症状,当服用任何药物有异样症状时,应与主治医师商量调整药物。

十,严防头部外伤:有许多中老年人,常因头部碰撞或外伤使头部组织及内耳神经受到震伤,接着耳鸣才开始发作。因此必须小心严防头部震伤。

十一,不应拒绝就医:初期耳鸣会不治而愈,多年病史之病人经耐心治疗后,大部分的病人均获得有效控制且听力也改善,请勿放弃自己的权益及机会。

耳鸣的症状最初时难以引起人们重视,如果耳鸣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失聪等其他危害。对任何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要过分担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才是健康的根本。

听这些声音会头皮发麻?都跟它有关

很多人听到指甲刮黑板的声音都难以忍受,甚至哪怕仅仅想到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为什么耳朵对这个声音这么敏感?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可能与耳廓的形状有关。

男生常刮黑板搞恶作剧女生一看黑板就发麻

佳佳是杭州某小学的学生。班里有男生发现只要用指甲去刮黑板,佳佳就会吼他们,就更加恶作剧般地在佳佳面前用指甲刮黑板。佳佳妈妈说,女儿回家跟自己说过这件事儿,但她并没有认为这事有多严重。

但事情并没有佳佳妈妈想象中那么简单。佳佳对这种声音特别敏感,一听到就浑身不舒服:"就是觉得手臂和背发麻、发痒,想要跺两下脚才舒服。"以至于到后来,佳佳只要看到老师拿起黑板擦,或者是老师书写时粉笔在黑板上滑了,发出"叽"一声,她都会甩头表示不舒服。到后来她看到黑板就不舒服,老是要想起那个声音。

研究称这可能与耳廓的形状有关

德国麦科米迪亚大学应用科学专业的教授迈克·奥勒表示,我们对刺耳的声音做出的不良反应一部分是生理的,一部分是心理的。人体耳道的形状在进化过程中会趋于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效果放大,比如求救的声音。而指甲划黑板的声音频率被证明和婴儿的啼哭,甚至是我们祖先遇到危险时发出的尖叫声频率相近。而且,由于我们耳廓的形状所致,这个区间内的声音会被放大,听起来特别刺耳。

每个人都有受不了的声音

医生表示,每个人的大脑接收到的音频不一样,那么所能容忍的声音尖锐程度就不一样。你有没有和佳佳一样,一听到某种声音就头皮发麻,浑身起鸡皮疙瘩?

记者调查了20位20岁—40岁之间的青年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受不了的声音"。有人受不了"河边的鹅卵石,两者摩擦刮来刮去的声音";有人受不了"锅铲反扣着在铁锅炒菜时,刮出的声音";有人受不了"久未除霜的冰箱,打开冰箱抽屉时,抽屉与门隙冰块摩擦的声音";有人受不了"泡沫使劲摩擦玻璃发出的声音。"

24岁的沈小姐说,她最受不了"东西从泡沫里扯出来的声音。"比如新买的烧水壶、电饭煲从塑料泡沫里扯出来,她就会"全身起鸡皮疙瘩,牙齿发酸"。

但奇怪的是,尽管20个人中各自受不了的声音千奇百怪,但大家除了自己描述的声音接受不了之外,对于别人受不了的声音感觉都还好,基本能坦然对待。

耳朵最难以承受的声音是啥?

实验证明,耳朵最难以承受的声音不是高频的海豚音,也不是那些低音炮,而是处于赫兹到赫兹范围内的声音。日常生活中最难以忍受的声音除了指甲划黑板的声音外,还有叉子在玻璃上的摩擦声,粉笔摩擦黑板的声音、刀子摩擦瓶子的声音,而最让耳朵舒服的声音则有流水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和婴儿啼笑的声音。

另外,研究发现从心理作用方面,人们对发出声音的来源认知也会影响对耳朵的判断。一般来说,如果是乐器发出的声音,耳朵会自动认为是在可适度范围内的,而车子刹车、鸣笛、除草车的声音,由于心理认知作用,则会被自动识别为噪音,显得特别刺耳,难以接受。

奉化惠耳听力中心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
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hl/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