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监测产品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

科技让人们更健康

精神科是治疗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紊乱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室。据研究,精神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目前,在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抗精神病药是最主要的方法,可明显改善甚至消除患者的精神症状,但是,抗精神病药对人体心脏的毒性作用却非常大。

抗精神病靶向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慢性心力衰竭(HF)、Q-T间期延长等心电图改变。甚至出现明显ST-T改变,局部心肌缺血,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病变。一般来讲,这种毒性可能是心肌组织损害或电生理紊乱的结果,患者可发生传导障碍(如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且急性心肌损伤,常以心肌酶升高或局部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为特征。故在用药期间需进行严格监测,如长程实时动态心电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动态心电监测产品在精神病科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HRV定量评估患者精神状态

精神病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通过动态心电监测可以有效监测精神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可以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行定量评估,反映患者精神状态。

辅助诊断抑郁患者病因

抑郁症患者通常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其外在症状表现主要为心悸、胸闷、胸痛,通过动态心电图,对患者一般生活状态下的一些关键指标进行记录,并结合患者当前的临床症状与所处状态进行分析,对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判定。

评估精神病患者心血管功能

国内外相关研究均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心血管风险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且精神病患者大多数难以及时、准确地表述心悸、心慌等心脏不适症状,通过可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的长程动态监测,能精准捕捉患者心律失常事件。

检测精神病患者用药及死亡风险

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其心率变异性、心脏功能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严重者甚至可能形成心脏功能损伤。从这一角度来讲,随着药物损害心脏作用的持续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风险也会持续升高。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交流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hl/16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