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新年第1天,猝死年轻人的身体正

白癜风根治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20/6113618.html

熬过了最难过的,有人却倒在了第一天。

1月1日,曾出演《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员孙侨潞因心梗去世。

这几年,有关猝死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又以心梗猝死见多:

14年,小马奔腾董事长李明心梗去世,年仅47岁;

16年,春香医生创始人/CEO心梗去世,年仅44岁;

17年,途牛旅游副总经理李波心梗去世;年仅44岁;

而这一次,孙侨潞的去世直接将这一年龄对折,她只有25岁。

丨心肌梗死,突如其来

心梗,也就是心肌梗塞(梗死),是心脏病的一种,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心脏是人体的“血泵”,向身体各个部分输送血液,以供应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

“血泵”的动力来自心肌的收缩。而构成的心肌的心肌细胞同样也需要氧气和营养。

给心肌输送血液的血管就是冠状动脉:

Msdmanuals

冠状动脉包裹着心脏,而且每一根动脉都向心肌的特定部位供血。

一旦某根动脉出现阻塞,供应的血流量减少甚至中断,就会导致受供区域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如果长时间持续缺血,最终会导致心肌坏死。

当然,心肌坏死并不一定会致死,这与坏死面积有关,坏死面积过大,那存活率就相当低。

心肌坏死的症状一般包括胸部剧烈疼痛、心悸胸闷、大汗、心律慢、血压低,有的还会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心律失常、休克、昏迷甚至猝死。

如果你曾出现过相关症状,医院检查一下。

冠状动脉阻塞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的,这就属于冠心病的范畴。

不过,心肌梗死并不等同于冠心病(虽然早年的分类认为前者归属后者)。

年出版的第8版《内科学》认为心肌梗死“大多”具有“冠脉病变基础”。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冠心病,也可能出现心肌梗死。

这一点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年仅25岁的死亡病例。

另外,心肌梗死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性别差异”。

总的来说,死于心梗的男性比女性多,其死亡率也较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男女心肌梗病例不仅在致病因素方面有所不同,在症状方面也存在差异。

女性无症状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男性患者胸痛及大汗更为常见;女性患者放射痛、恶心、呕吐较为多见。

同时,诱因方面,男性多因体力应激和过度不良生活方式;女性则主要是精神应激、天气或环境骤变、疾病或创伤。

值得注意的是,孙侨潞此前因为网络暴力和感情问题一度出现情绪问题,自曝曾患抑郁症,两度试图自杀。

INTERHEART研究发现,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

并且,我国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中国:OR=2.27,95%CI:1.95~2.65;其他国家OR=1.37,95%CI:1.28~1.47;P0.)。

可以看出,除了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问题,孙侨潞出现心梗也有抑郁症的原因。

丨瞄准年轻人

心肌梗死是人类致死的一大原因之一,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心脏病与卒中统计数据》:

在美国,患心肌梗死的人数达万,约占成年人口的3%。年,有11万余人死于心肌梗死。

在中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由于在官方的统计中没有单列心肌梗死相关数据,我们只能做一些粗略计算。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预计中国患冠心病的人数为万。

冠心病死亡人数中因急性心肌梗的死亡率达到了76.04%(农村)和58.90%(城市)。

据此,可以计算粗略出年时城市和农村死于急性心梗的人数分别为人人和.4人,总计达.4人。

当然,这还只是急性心梗的死亡人数,预计心梗致死的人数会更多。

在年龄分布方面,心梗致死的曲线呈“钩”状。

《心脏病与卒中统计数据(版)》.AHA,美国

可怕的是,这个“钩”正在逐渐变得平直,因为罹患心梗和因其死亡的病例已经显示出了年轻化的趋势。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现出年轻化、老龄化、农村化的趋势。

当然,这个年轻化并不仅指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根据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年)》的划分,青年的年龄分布为14-35岁。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钱晓东曾发过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另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年至年,北京市35岁到44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加了%。从这个增长率来看,难怪职场要淘汰35岁以上的人。年龄再往下探,出现心梗的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心梗盯上年轻人了呢?

在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特别报告中,给出了几个心血管病(心梗也属于此类)的影响因素:

吸烟/膳食/身体活动/超重与肥胖/健康心理。

以吸烟为例,年《柳叶刀—呼吸》的一项调查显示,从年-年,中国15-24岁青少年吸烟率由8.3%上升到12.5%。

到了年,中国15-24岁人群吸烟率已经上升到18.6%,其中男性青少年吸烟率达到34%。

这在心梗致病因素分析中得到了反映,一项涉及名患者分析发现,男性心梗合并吸烟、血脂代谢异常、油腻饮食等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女性。

再以运动为例,年时《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研究:

AssociationofphysicalactivitywithriskofmajorcardiovasculardiseasesinChinesemenandwomen

《中国居民体力活动与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总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负关联。

也就是说,运动得多,患心梗的概率就越低,身体活动每增加4MET·h/d,风险降低12.0%。

MET用来衡量运动强度,4MET的运动量只需要正常骑行就能做到。

但是,国家统计局的《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25-34岁居民锻炼时间最短,仅有14分钟。

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Boss直聘此前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加班已成常态,仅一成的职场人可以基本不加班,1/4每天加班。

最惨的当然是90后,而他们的年龄刚好在20-30岁之间:

当然,对网络的沉迷也是锻炼不足的一大原因之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

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时,较年底增加0.3小时。

时间利用方面,熬夜也是年轻群体广泛存在的现象。

《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显示,43%的90后和27%的00后每天都熬夜,90后人群熬夜最严重,平均在零点之后入眠。

心理压力的话,一张图就能说明很多:

同时,腾讯理财通发布的《90后理财与消费报告》显示,98.4%的90后认为生活有压力。

当然,影响因素还有很多,远没有列出的这么简单。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缺乏锻炼,心理压力等种种因素,使得心肌梗死越来越年轻化。

远不止心梗。

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这些原本的“老年病”,正在逐渐年轻化甚至低龄化。

今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西安交大的联合研究发现,目前中国18至29岁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达6.3%。

中国高血压调查(~年)发现,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加权率为23.2%),其中青年人群(18~35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2%。

年轻人的身体,正在被毁掉。

12月26日,孙侨潞在bilibili上传了最后一条视频,视频中,她说道:

毕竟人生很长,你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虽然说要及时行乐,毕竟身体都是父母给的,还是要谨慎一点。

--END--好看吗?好看就分享吧!

大家都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hl/1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