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饮食 > 同一天心梗,70岁老人家病情稳定,40岁 >
同一天心梗,70岁老人家病情稳定,40岁
我们在同一天抢救了两个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都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都是前降支根部血管完全闭塞,唯一的区别是一个70岁,一个40岁。
可是这个区别导致了不同的结果,70岁的老人,经过常规支架治疗,今天已经能坐起来吃饭喝水了;40岁的还带了呼吸机,带了IABP,最终还是没能抢救成功。
我们也总能遇到,中青年心肌梗死好像更重,更容易心衰,甚至更容易死亡;而老年人相对要轻一些。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导致心肌梗死病情轻重,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这两个和年龄关系不大,但确实有些因素跟年龄相关,我们一一道来。
和年龄无关的因素第一、梗死位置血栓堵在什么地方,直接决定预后,心脏血管就好比一棵大树,如果树根断了,那么这棵树必死无疑,除非观音菩萨显灵;如果是大树干断了,那对树影响很大;如果是树梢断了,对树影响不大;心脏血管最大的血管左主干闭塞,那么肯定必死无疑,医院;心脏三个大血管,越靠近根本堵塞,病情越严重,越容易心衰或死亡。如果是血管远端堵塞,或小血管堵塞,那么对我们影响相对不会太大。
但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发生心肌梗死的是,到底是堵塞树根还是堵塞树梢,那是天定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但我们可以改变时间。啥意思呢?
第二、开通时间开通血管越早,梗死范围就越小,预后越好,开通时间越晚,梗死范围越大,越容易心衰或死亡。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心血管闭塞40分钟后坏死面积约为缺血总面积的30%,闭塞3小时约为50%,闭塞6小时约为70%,闭塞24小时约为80%。如果在发病3小时内开通血管,可使50%以上的缺血心肌免于坏死。
所以,我们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唯一能救命的就是第一时间开通血管,不能犹豫,每一分钟都可能要命。
这两点基本上和年龄没有关系,但确实在临床上,同样病变,同样时间,但是预后不一样,就像这两位患者,那到底什么原因?
第一、态度决定预后很多年轻人猝死,其中一点就是不在意,平时有不舒服,也不去看,即使有三高也不控制,平时生活不规律。而老年人,除了重视身体,好像别的都可以放一放,有点不舒服就会看病,生活相对规律。这样就会导致更多的老年人在发生心肌梗死前,医院,避免了心肌梗死发生。可是年轻人不在于,一直扛着,直到心梗,引起猝死。
第二、侧支循环很重要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25-34岁青年人,超过90%医院死亡;35-44岁的中年人,超过80%死在院外,55-64岁中年人,超过70%死在院外;65岁以上,有60%多的人死在院外。越年轻越容易猝死,为什么年医院呢?一个原因就是上面说的不重视,另一个原因就是年轻人没有侧支循环,或不丰富,啥意思呢?老年人就好比老树,树根多;年轻人好比新树,树根少。心梗好比树根坏了,一棵树老树和一棵新树,坏同样多的树根,哪个影响大,关键看谁存留的好树根多那自然老树根多,就是老年人的侧支循环要多,自然代偿能力要强,对心肌缺血有了更长时间的适应,逐渐形成了新的小血管来满足平时的心肌缺血,所以预后相对好。年轻人平时没有心肌缺血,没有新形成小血管,如突然心肌缺血,来不及适应,所以预后差。
这也就决定了年轻人和老年人同是心肌梗死,但预后不同,但大家可以看看,这几个因素,我们改变不了梗死部位,改变不了年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疾病,同时就是一旦怀疑心肌梗死,必须分秒必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文章推荐
49岁的老苏,5年前做完支架,恢复非常好,为何今晨5点突然猝死?62岁,体检一切正常,半年后却突发心律失常,这个错很多人犯!
38岁,突发胸痛,医生说比心梗重十倍,无能为力!究竟为何?
点“在看”明天风和日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