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年轻化趋势明显山东接诊最小患者仅1

近日,济南“80后”的周先生刚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在连续熬夜加班以后,他突发心肌梗死,经过紧急抢救才捡回一条命。记者调查了解到,像周先生一样年轻的心梗患者越来越常见,医院接诊过最小的心梗患者才18岁。

突然胸闷憋气,紧急抢救保命

  身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周先生平时工作很忙禄,最近为赶项目更是连续熬夜加班。他因为突然胸闷憋气,随后被医院急诊科,医生诊断他是急性心肌梗死。

  “为心脏供血的主要有三支冠状动脉,其中两支已经完全闭塞,一支重度狭窄,很难想象他只有37岁,更难医院。”医院迅速启动了胸痛绿色通道,经过心内科、介入科、导管室等医护人员联合紧急抢救,终于开通血管,周先生最终转危为安。

  带领团队完成此次抢救的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马建亮说,抢救周先生的过程十分惊险,抢救中病人出现了休克、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等一系列危重情况,最终能挽回生命实属不易。

  提到心肌梗死,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这是一种老年病。其实,心梗正在越来越年轻化。“今年接诊到的40岁以下的急性心梗患者,就有10例。”马建亮说,他碰到年龄最小的患者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他是一名个体户,因为做生意经常在外面应酬,体形比较肥胖。”

  调查了解到,医院急诊科每月都能接诊2-3例40岁以下的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急救中心接诊到的心梗患者中,四五十岁的患者能占到一半。“心梗发病以前多见于五六十岁的老人,现在三四十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商德亚说。

缠上更多年轻人,最小患者才18岁

  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胡和生说,“经常会碰到一些三四十岁的年轻患者,此前接诊到的年龄最小的一位才18岁,在打篮球的时候突然肚子疼,检查诊断为急性心梗,且前降支已经完全堵塞。”他说,该患者有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这也是导致他心脏过早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家族遗传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低龄化,过快的生活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使得此前多发病于六七十岁的心肌梗死,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胡和生的门诊上,65岁的陈先生正在就诊,他20岁时便患上高血压,47岁便发生了第一次心梗。

  胡和生介绍,有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30岁至40岁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达900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目前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16%,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今年山东省卫计委发布的《山东省居民疾病与健康状况报告(2016年)》中提到,2016年山东省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的报告发病数为21740例。其中,40岁以下患者287例,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患者分别为1062例、2567例、5453例、5714例、6657例。同时,2016年山东省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40岁以下为448人,40-49岁为1193人,50-59岁为2495人。

心梗为什么会找上年轻人?

“体力劳动减少。

一些年轻人出门乘车,上下班电梯,久坐于电脑前,体力劳动大大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吸烟过多。

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加重心肌缺血,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可引起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暴饮暴食。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过度劳累。

中青年心肌梗死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脑力劳动者,有的人工作起来几天都不休息。这种没有规律、过于劳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压力过大。

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往往会集中到一起。人在紧张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这很容易引起心肌梗死发作。

划重点!

别总说心梗无征兆,是你没在意

  资料图   

判断依据1:根据疼痛部位判断

  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为阵发性,也就是突然发生的胸闷、憋气、胸痛。出现在胸骨后方,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臂。心绞痛的部位有时会发生偏离,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 

资料图

  有的患者会觉得是牙疼、胃疼。发作时可能感觉压榨痛或闷胀,甚至感到窒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这种患者通常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疼痛的部位到底在哪里。所以,老刘的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医院及时检查治疗,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悲剧。   

判断依据2:根据发作诱因

  通常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诱因,如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吸烟等诱因。因为身体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狭窄不能满足供血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相对的缺血,就可能发生心绞痛。   

判断依据3:根据发作时间长短

  心绞痛的发作往往是阵发性的,大多数人可能三五分钟就过去了,一次心绞痛的发作,一般不超过20分钟,由于心脏缺血所导致的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超过20分钟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判断依据4:突然的心慌憋闷

  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时,也需即刻就医。   

判断依据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

  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出现在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此外,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时,又不能用其他疾病或原因解释时,也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来袭。   

预防心梗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尽管年轻人在心梗发作前没有明显的征兆,但通常都有明显的诱因。”医院心内四科主治医师王硕介绍,如熬夜、感觉疲惫、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等,这些都易造成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中的斑块剥脱,引发心肌梗死。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平衡膳食、坚持锻炼、戒烟、药物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好血脂、血糖、血压等,就能够避免大多数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生。她建议年轻人预防心梗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心态平和。

年轻人,工作正处于爬坡的阶段,压力非常大,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好,遇到工作压力的时候扛一扛,可能成绩就出来了,也可能升职加薪。工作压力大,情绪也紧张焦虑,压力无法释放,很大程度上也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工作当中,过分地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一方面促成了能把事业做得更好,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健康埋下了一些不良的伏笔。所以,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平和。   

适度锻炼。

我们提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至五次,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选择适合个人的运动方式,并避免过度锻炼。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膳食方面应以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为主,应三低一高:低脂、低热量、低盐、高纤维素和维生素。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食物烹调应以蒸、煮和凉拌为主,尽量不用煎炸炒,可以避免血液黏度增加及血栓形成。饮食的总量上要有一定的控制,盐的摄入要适当控制,钙的摄入酌情增加。每日热量的摄入因劳动强度而异,对脑力或轻体力劳动的成人而言,每日热量需2000千卡,一般需要:每日蔬菜和水果2斤左右、主食(粗杂粮)<5两、豆制品<2两、脱脂牛奶<5两、油<25克和盐<6克,饮白酒者每日应少于1两。每周2斤鱼类(清蒸),血液尿酸高除外。每月2斤其他肉蛋类。   

控制好血压。

高血压患者必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并坚持服用,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急性事件,对防范中风、肾功能损害、眼底病变等并发症也大有裨益。   

戒烟戒酒。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大约90%以上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都是大量吸烟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使凝血活性增强,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应强调戒烟。   

定期体检。

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有助于早期干预心肌梗死的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防范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发生。   

及时就医。

急性心肌梗死半数以上的病人发病前无任何先兆,半数的患者发病前没有任何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如果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疼痛多表现为压榨性、紧缩样、压迫感),坐立不安,出大汗,恶心呕吐,应想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医院治疗。

来源:大众网综合齐鲁壹点、长城网

赞赏

长按







































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cs/9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