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急诊PCI如何预防再灌注损伤

袁祖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糜烂是发生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机制。心外膜冠状动脉闭塞后,采用机械性或药物性方法重新恢复血流(再灌注)可以挽救部分低灌注的心肌。然而,在早期阶段,再灌注本身也可能会导致损伤。事实上,再灌注可能会引发全身以及缺血心肌局部的炎症细胞募集和激活。几天之后,这些炎症机制被认为对瘢痕修复和斑块稳定是有益的。因此,再灌注损伤可能是改善梗死后心功能和左室负性重构的选择性靶点。

在过去的10年里,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和早期再灌注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尽管机械性和药物性的再灌注治疗措施极大地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损伤,但是其病死率、致残率和社会经济学负担依然存在。

为了进一步减少梗死面积以及改善临床预后,治疗的侧重点目前已经转为采用高敏肌钙蛋白或影像学新方法早期诊断心肌梗死,针对心肌再灌注损伤采取了多种心脏保护性措施,采用新的机械性(缺血后适应、远程缺血预适应、低温治疗以及低氧治疗)或药物性(心房钠尿肽、环孢素A和艾塞那肽)干预措施,以达到心肌保护的目的。

尽管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的机械性和药物性的心脏保护措施在动物实验和初步的观察性研究中显示有效,但是这些措施包括选择性更高的抗炎药物的效果还需要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通常,两类干细胞,即成人骨髓单核细胞和心脏干细胞,被用于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再生和左室功能恢复的研究。有资料表明,骨髓单核细胞对于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仍需要大规模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心脏干细胞是多能祖细胞,在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性更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IPIO研究(C-kit阳性的心脏干细胞)和CADUCEUS研究结果(心脏球样细胞团)显示,自体干细胞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并能够改善左室功能。这表明干细胞治疗或许是心肌梗死患者值得期待的治疗措施之一,可以进一步改善这类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目前,包括心肌内移植AC+骨髓细胞、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扩增、组织工程构建的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脏祖细胞的移植等在内,这些新的干细胞治疗措施尚在起步阶段。

西安医院袁祖贻邓杨阳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zz/15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