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危害 > 立夏节气到日常养生要走心,收好这份 >
立夏节气到日常养生要走心,收好这份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5-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大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志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对身体的影响
立夏到来,随着温度逐渐攀升,人们难免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人们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出现失眠、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症状。
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夏季也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
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许多人因怕热怕出汗,整天躲在空调房间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如果夏季出汗过多,人体水分减少,电解质流失,血液会变得黏稠,严重时甚至出现中暑、休克、中风、心梗等危险情况。
立夏的养生原则
立夏养生的重点在于养阳、养心、清热、生津。
1、晚睡早起,重视午休。
夏天可适当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对增强体质有帮助。午睡前不吃油腻食物,不吃得太饱。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
2、重视“静养”心神。
立夏时节,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做到“戒怒戒躁”,保持平和的心态,怡情养性,切忌狂喜大怒伤心。
3、运动避免出大汗。
夏季应在平时就多注意补水,大量出汗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调养心脏。另外,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但在感到口渴的时候猛喝水则是不可取的,甚至可能造成水中毒。
4、清淡饮食,增酸减苦。
可起到清热、防暑、敛汗、补液的作用,还能增加食欲,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但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食物,否则会伤阳而损身,还可多吃些醋,蒜等,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肠道疾病。
推荐食疗
此时的养生重点:清心宁神、生津止渴、清凉解暑。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通过食疗进行清热、生津、宁心、安神。
薏米百合绿豆粥
绿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1、先将绿豆、薏仁、粳米淘洗干净,去掉杂质,百合洗净掰瓣,冰糖打碎。
2、将绿豆、薏仁、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毫升的水,大火煮开以后加入百合,转小火炖煮1小时,直到烂熟再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绿豆清热解毒,百合润肺生津,薏仁清热利湿,粳米和胃。本品食用后,可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生津的作用,老少皆宜。
党参粥
党参15克,粳米克,红糖适量。
将党参切碎,放进温水内浸泡2小时捞出,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煮成稀粥,以参烂粥稠、表面有粥油为度,再加入红糖即可。每日早、晚温热顿服。
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应用于脾胃气虚所致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食后腹胀;肺气亏虚所致气短喘促、自汗易感冒;气血亏虚所致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贫血、内脏下垂、低血压等属脾胃气虚者。
注意:服粥期间,不能服用藜芦、五灵脂。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李红梅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