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潜伏的杀手房颤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9.html

房颤,顾名思义,心房发生了“颤动”,这种颤动既表现在电学上,也表现在机械上。电学上表现为整个心房的电活动处于紊乱的状态,心电图上没有代表心房电活动的P波,代之以紊乱的f波;同时心房的机械收缩丧失,导致心房内血流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房颤是一个增龄性疾病,即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在整体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40~50岁人群中,发生率约为0.5%,而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可达8%~10%。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

房颤通过心电图即能够确诊,最大的特征为绝对不齐(图1),此时心房活动完全处于紊乱状态,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f波,不能像之前那样规律有序地将激动依次传导下去,而是以一种随机的方式传导下去,导致了RR间期随机变化,没有任何规律,呈现为绝对不齐。

图1房颤的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房颤的临床症状

房颤症状多变,最典型的症状为心悸,多数患者会描述为“心跳的厉害”、“心脏乱跳”、“心脏跳到嗓子眼了”等;但是也有20%~30%的患者没有症状,尤其是已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患者。

部分患者直接以卒中作为房颤的首发表现(图2),这时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肢体活动、言语功能等,这是我们称房颤为“潜伏的杀手”的原因。房颤可能不会致命,导致猝死者也不多见,但房颤导致的卒中,尤其对于年龄相对较轻者,会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及家庭到来巨大负担。

图2房颤导致卒中

长期的房颤也可导致心衰,或使既往心衰加重,从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胸痛等症状。

房颤的分型

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图3)。

图3房颤的分型

从阵发性房颤到持续性房颤,会有一定的时间,不同患者时间不同,可能2~3年,也有的患者经历8~10年也没有进展为持续性房颤。但一旦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心房的电结构和解剖结构均发生了改变,恢复为窦律的难度越来越大,可能性越来越小。因而,房颤治疗需趁早。

而部分患者房颤持续时间过久,患者和医生均放弃了转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我们称之为永久性房颤。

房颤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包括上游治疗、律率治疗和抗凝治疗。

1.上游治疗

预防很重要,在具有房颤危险因素而没有进展为房颤时,即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避免房颤的发生,称之为房颤上游治疗。包括控制体重、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规律作息、适度活动等。

2.律率治疗

指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和控制心室率的治疗。

(1)恢复窦性心律

房颤时丧失了窦性心律,治疗的目的之一便是恢复窦性心律。恢复窦性心律可缓解症状,也可恢复心房的功能。恢复窦性心律可通过药物和介入手术完成。

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常需长期服用,需详细评估药物副作用和治疗的获益比。

介入手术指的是射频消融。

(2)心率治疗

部分患者房颤很顽固,无论如何也不能恢复窦性心律,这时只能退而求其次,进行心率的控制,将心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多为次/分,这样患者心悸症状可明显缓解,也避免长期过快的心室率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

心率控制的常用药物的包括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拮抗剂和地高辛等,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心率,因为部分房颤患者在心率控制严格,或突然转为窦性心律后,出现长时间的停搏(图5),甚至发生晕厥。

图5房颤转复窦律后出现长时间停搏

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最为重要。房颤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心悸,不在于心房功能丧失,而在于卒中。卒中的预防,也就是房颤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

房颤的抗凝治疗无关阵发还是持续,只要风险评分达到要求,房颤不是由可逆因素引起的(如甲亢),便具有抗凝指征。抗凝可应用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可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和依从性等进行选择。

希望我们可以提高警惕,避免房颤这个潜伏的杀手造成严重损害。让我们正确认识房颤,早期识别房颤,早期治疗房颤,做好并发症的预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ys/14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