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危害 > 运动降低ARDS,口罩阻断病毒传播,运动 >
运动降低ARDS,口罩阻断病毒传播,运动
早期在国内收集到的资料显示,重症新冠肺炎主要是害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COVID-19病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已经有证据显示,科学运动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预防或至少减轻ARDS。
对于没有特效药的新冠病毒来讲,戴口罩切断传播途径是证实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
对于并不进入高危场所的普通人来讲,佩戴高级别口罩,增加防护成本的同时,也未必就一定利于机体健康。对于高危人群,口罩则必不可少。
随着孩子们陆续复学进入学校。孩子的新冠防治,首先是学校和家长从源头上进行防控,严格控制不接触疫区高危人群。在此基础之上,上课可以戴口罩,平时少聚集勤洗手。但运动时是否需要也带上口罩?
运动时,身体对o2需求增加,身体为增加气体供应,呼吸开始增加深度和频率。本来平静呼吸时,肌肉只参与吸气,呼气是可以不耗能被动进行的。
但用力呼吸时,不光呼气吸气都转为主动,而且除了膈肌、肋间外肌之外,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背阔肌均参与吸气时收缩,呼气时除了上述肌肉舒张之外,肋间内肌和腹壁肌同时收缩帮助气体排出。
与此相应的,人开始由鼻子呼吸改为口鼻并用。大张嘴巴,增大气体通道口径,降低能耗,以提高运动时能量供应效率和维持运动输出功率。
此时,如果戴上口罩,则会大大增加气体进出的难度。在安静时尚不明显,因为呼吸功能有非常强大的贮备功能,安静时人体可以从24L空气中摄入1L氧,但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从35L空气中才可以摄入1L氧,摄入效率大幅降低的同时,对氧的需求增高。
此外,高频呼吸时呼吸肌耗能也会增加8-10倍。
因此,高强度运动时机体耗氧量大幅增加。
如果此时戴上口罩,就相当于人为增加呼吸难度,被动憋气。
如果是在家休息了几个月的学生,本来就身体素质欠佳,加之长期缺乏规律运动,突然进行中长跑,如果再戴上口罩,那么因为缺氧诱发心肌缺血和血管痉挛的概率大幅增加,出现意外的机会也会增加。
而中国人,是最爱孩子的,那么是不是给予孩子的肯定也是最高级别的关爱。
那么,孩子应该也是配备了家里能买到的最好的口罩。
因此,戴上N95去跑米,那是真的无知者无畏啊。
疫情后学校复课,学生复学,但并不适合直接进行体测,更不适合戴N95体测。
本来近几年在运动中猝死的,基本都是在跑马拉松或者是健康时,近几年学校体育中的猝死已经比较少了。可各地复学没几天,陆续已经有3例学生死于体育课的报告出来。
最早是发生在温州。
据报道,4月14日下午5点左右,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一名未满16周岁男学生,在进行集体跑步活动中晕倒,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之后4月16日下午,浙江省宣布取消中考体育成绩,不知是否受此事件的些许影响;
据报道,4月24日下午,同样是上体育课,河南一名15岁男生戴口罩跑步时猝死,男生父亲猜测孩子猝死的原因是因为戴口罩跑步;
据报道,4月30日下午,湖南长沙一中学一名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猝死,这个学生14岁,有市民怀疑猝死原因是在初三体考一千米测试的时候带着N95口罩,呼吸不畅导致的。
运动的益处的确很多,但运动是把双刃剑。本身也存在发生意外或者伤害的风险。
在学校大规模进行运动前筛查是不具可操作性的。
但是,体育老师要有敬畏之心,不可操之过急。
特别是运动计划制定和安排上,要讲究循序渐进。
从假期结束进行体育课复课,要有循序渐进的理念。具体一节课本身,也要有循序渐过的理念。
不可盲目上强度。一旦造成危险后果,就有可能使舆论反弹,挤压体育空间,比如浙江就取消了体育中考成绩。
运动是门科学,体育人首先是运动科学的宣传和践行者。
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可能受益于运动,体育人的舞台才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