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建模方法

01

心梗简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可分为5种类型,包括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及猝死型,心肌梗死为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心肌梗死(MI)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大死因之一,是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新发病人群至少50万,现有患者至少万,严重危害大众健康。建立适当的心梗动物模型,不仅促进新药的开发,也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提供重要资料,还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02

建模动物

常用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建模动物有大鼠、小鼠、兔、猪等。和其他动物相比,大鼠在进化上与人类比较接近,因其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较少,心肌坏死的时间较早,心率也相对比较稳定,且制作大鼠模型的费用较低,所以大鼠就成为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首选动物,结扎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模型制备方法。此外,由于实验动物不同,选择的结扎部位也不同,大鼠、小鼠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直延伸到心尖部位,左旋支不发达,所以选择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模型。兔和猪等大中型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发育得比较短小,甚至有些动物左前降支的血管长度不超过1cm,而左旋支覆盖心脏的面积大,所以选择结扎冠状动脉左旋支建立模型。

03

建模方法

1)心脏原位结扎法

将动物称重后麻醉,术前采用心电图检测,接呼吸机,待呼吸平稳后,在大鼠的左胸从右下向左上做一斜行的切口,逐层分离胸肌后,在第4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进入胸腔,用镊子将心包轻轻撕开,找到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在距主动脉根部3mm处用7-0无创缝合线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分钟后将线取出,使心脏血液再灌注。其优点是心脏处于正常解剖位置,对心脏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但需剪断肋骨,耗时长,结扎冠状动脉时难把握进针位置及深度,操作困难。

2)提线法

提线法包括推管法和压管法,推管法:将线穿过硬塑管,穿出后轻提两边线头,向下推动该硬塑管,用力压紧线去阻断冠状动脉的血流,一定时间后放松丝线引起再灌注。压管法:先将线穿过中央有圆孔的软垫,再将线和软垫穿过硬塑管,推动硬塑管时连同小软垫一块压向冠状动脉,实现冠状动脉血流的阻断,放松丝线和软垫则造成再灌注。提线法的优点是操作方法简单,手术耗时短,但心脏跳动可能会使管的位置发生改变,不能保证实验过程中维持恒定的缺血效果,管切面接触心脏表面,可能造成机械损伤。

3)胸腔外结扎法

麻醉开胸后,将心脏挤出,充分暴露心脏及其表面的血管,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其优点是心脏被拉到胸腔外,视野好,更容易进行手术操作,但心脏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且容易造成动物死亡。

4)电刺激法

麻醉后用定向仪插入两支涂绝缘漆的不锈钢针,以弱、强刺激(弱刺激为0.8~1.6mA,强刺激为4~8mA)交替刺激右侧下丘脑背内侧核,每次刺激5分钟,间隔1~3分钟。

5)药物法

最常使用的造型药物为4%异丙基肾上腺素,给大鼠皮下注射50mg/kg体重;或将药物加入ml盐水中从耳静脉匀速滴入,或直接将药物注入腹腔均可造模。也可静脉给予麦角新硷0.2mg/kg体重,造成冠状动脉痉挛。

云南洛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洛宇生物)是云南省第一家有自主研发创新科研平台的第三方企业,公司技术架构完整,服务流程明确,研发水平过硬,已协助完成余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xkr.com/wahl/13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