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饮食 > 防治糖尿病中医大有可为 >
防治糖尿病中医大有可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根据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在祖国医学里,被归为“消渴病”范畴。
目前,我国不仅是糖尿病第一大国,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年发表在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约万糖尿病患者,并有高达1.48亿人处于糖耐量降低阶段。而年最新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己达到11.6%,糖尿病前期转化患病率更是高达50.1%,据估计在中国约1.亿糖尿病患者及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
中医治疗消渴多以阴虚立论,认为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而年以来,众多医家经过临床观察及总结,不再墨守成规,从肝郁、脾虚、痰浊、血瘀入手,而其中尤以脾虚致消渴越来越被广大中医学者认可。
1为什么脾虚致消渴
能得到广大中医同道的推崇呢?
《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瘅,dān,中医指热症或湿热症)
五脏之中尤以脾肾两脏为主,特别以脾为主。《素问·五脏篇》指出:“脾脆,善病消瘅。”脾脆,即脾气虚弱。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又认为:“脾气不足,则津液不升,故口渴欲饮”。清·李国粹《证治汇补·消渴》中曰:“五脏之精,悉运于脾,脾强则心肾交,脾健则津液自化……若脾胃气衰不能化,则渴。”
总之,消渴病虽与肺燥、胃热、肾虚皆有关联,但其病机的关键还是在于脾气不足,脾失健运,中气虚陷,则机体消渴。
临床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大多数消渴病人常见倦怠乏力,食欲欠振,食后胃胀,舌质淡胖有齿痕,或者苔薄白,有的薄黄而腻,部分患者有大便溏薄,易出汗等脾虚或兼有脾虚生湿、湿久郁热的表现。
可见,脾功能失调,是消渴病发病的根本内因。
2药食同源辅助降血糖
虽然中药的降血糖效果比西药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且由于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此外,在改善症状和治疗并发症方面优势明显。
如本文推荐的北京同仁堂葛根山药胶囊就可以辅助降血糖,健脾胃,益气养阴。
成分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黄芪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生地黄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