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肌缺血 > 心肌缺血症状 > 患心脑血管疾病,还能乘飞机旅行吗 >
患心脑血管疾病,还能乘飞机旅行吗
眼看着元旦、春节的渐渐临近,不少人都已经在计划着带上年迈的父母,一起来次踏足远方的旅行。
然而,很多人有这样的疑虑,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否还能安心的选择乘坐飞机去旅行呢?
心脏病患者
英国心血管协会报告称,高空飞行本身并不会对心脏病病人造成威胁,反倒是过度焦虑会引起血压升高、对心血管不利。高空飞行的主要变化就是氧分压降低,造成乘客血氧含量偏低,但这个变化对心脏病人威胁不大。
心脏病患者旅行时,只要身体状况良好,心脏功能没有明显障碍,也没有出现发生心脏急症的先兆,是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的。
但以下情况请注意:
对心脏病病人来说,大气压变化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尤其是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减少、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出现,更易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据资料统计,在飞行中因急性心脏病死亡者占乘客的3/10万。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在空中旅行容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肺动脉高压和并发高血压病。因此,有这类病史的人,乘机前要先请医生鉴定,以决定能否乘机。
高血压患者
1、血压控制不理想时,在乘机时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会有一定的增加。
这是因为飞机起降时重力变化、舱内气压、气流、体位变化、狭小的空间等对人体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应对措施:大多数心血管、神经内科医师和航医都主张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后再乘机。即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将血压降到理想或正常血压(</85mmHg),老年人至少降至正常高值(/90mmHg)方才最妥。
2、从航空医学的角度来说,应对降压药物进行选择。
部分药物在服后可产生一些副作用,可能对乘机不利,应予注意:肾上腺神经阻滞剂(胍乙啶等)、中枢性阻滞剂(可乐定等)、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等)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α受体阻滞剂(呱唑嗪等)能引起眩晕;部分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等)可引起恶心、呕吐等。
应对措施:平时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在乘机前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改用其他药物,尽量选择较少发生有对航空旅行不利的副作用,适合于高血压患者乘机时使用的药物。
3、对于恶性高血压(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乳头水肿)患者、妊高症患者、脑血管意外病后2周内、心肌梗死病后1个月以内的患者,是严禁乘机的。
此外,3级高血压(血压≥/mmHg)控制不理想者、心血管及开颅术后恢复期者、心功能Ⅱ级以下患者、高龄(80岁以上)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肾脏损害或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1g)的患者,乘机应谨慎,最好征得医师的同意。
4、旅行时,建议患者备足降压药物和必备的急救药物。登机前,可酌情服用一点镇静剂。飞行中,应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怒、悲等情绪波动。航程中,如发生剧烈头痛、剧烈眩晕及呕吐和恶心、心前区疼痛不适、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时,则可一方面服用应急药物(千万记住将药品放在随手可取出的位置),一方面向机组人员报告,请求帮助。
冠心病患者
一般来说,日常活动时无明显不适的患者,是可以乘坐飞机外出的。
若患者有下列情况,近期内不宜乘飞机(飞机转运患者除外):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较严重且未能有效控制的;
2、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
3、频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前综合征、高血压未控制者;
4、心肌梗死急性期和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5、心功能不全,稍活动即感气促、胸闷者;
6、严重心律失常等。
当然,无论家人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无论患有哪种疾病,无论严重与否,由专业的医学人士进行数据监控式的健康管理,才是最放心的选择。
这样,在您家计划出游时,就再也不用为缺乏专业的医学建议和指导而费心、伤神了。
公司地址
中国·成都·武侯区九兴大道
凯乐国际4栋11楼
咨询专线
-
杜克加诊所健康专线
-
-诊所地址中国·成都·武侯区长益东三路12-14号(置信·丽都花园·丽府二号门)